李小萌:我们也拿到了就是他们两个所在这个班,当然也是黎立所在班的一个毕业照,是毕业照,这是两年以前了。
许刚:对,两年以前。
李小萌:但是黎立虽然没有毕业,他也来参加了全班的集体合影,我们看这是第几排,第四排的边上看到这个穿蓝色衣服的男生就是黎立,没有毕业他也来参加拍毕业照了。
许刚:因为这是我们唯一的一次最全的合影了,不管毕不毕业的同学都应该来。
李小萌:所以他还是很重视这个的。现在看到两年前的毕业照应该挺感慨的吧?看样子他挺清秀的,样子。
李小萌:演播室回来,我们又请到另外一位来宾,她是北京航空大学经管学院的副教授,也是福特基金会提高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负责人苏文平教授,欢迎您。前面两位同学讲了他们同学的情况您已经听了,我觉得因为是自己的同学,又是朋友,所以同情的成分挺大的,我想听到您一个更加理性的分析。
苏文平:大学生抢劫,抢银行,而且这么严重,好像以前没有印象在国内,后来又看了网上的一些消息说这个学生是贫困生,这也让我一下子想到了两年前的一个事件,当时有一位同学跳楼了,给他同宿舍的同学做疏导,就提到了贫困生在大城市生活,在大学生活之后,他的一个落差。
李小萌:为什么您觉得黎立这件事情和贫困也是有必然的联系呢?
苏文平:实际上刚才两位同学提到了他的很多情况,其实并不是由于贫困本身,而是贫困加深了他的一些性格方面的缺失。
李小萌:您同意黎立这个抢劫的行为绝不是因为要钱,绝不是因为沦丧了道德底线,而是一个自毁的行为,您同意这样的分析是吗?
苏文平:有一定的这种倾向性,人在这种极端的压力下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来。尤其在他来讲,他可能会认为整个前途都已经非常暗淡了,没有什么出路了,有可能会做出比如与其说我就自己这么死了,还不如或者是甚至做出一番举动来,或者是甚至是有可能这笔钱对我的家里人会有所帮助,这些从心理学上分析,应该是非常有可能的,我只是一个推断。
李小萌:您觉得在整个黎立走过来这条路上,在哪个点上有了不一样的选择,会阻止今天这个情况的出现?
苏文平:应该说有很多点,第一点应该是上大学,上大学过后,我们提到前面那个孩子自杀的,他从农村到城市,一直到北京这种类似国际化大都市这样的一个城市来生活,他的生存条件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首先从原来他应该是优秀的学生,高中时候是优秀的学生。我们现在大学评价是非常多元化的,比如说有的尤其是城里的孩子说我文艺好,我体育好,这些也是很受学生肯定的,他刚才提到小黎的这个情况,应该他在这些方面都没有特长,他在公共交往当中显得还很弱势,他口吃,他跟别人的交流,他认为有一些障碍。我相信在他第一门课不及格的时候,对他的打击是非常非常大的,就是他原来是从一个优秀生沦落为一个一般的学生,现在从一个一般的学生居然有不及格了,这个对他是一个很大的心理冲击。在这时候他又没有一个很合适的很适当的方式去求助,这件事情他没有能解决,但是他已经不习惯,或者没有养成习惯向能够帮助他的人去求助。
李小萌:特别是他大五之后,跟家里说他已经顺利毕业,拿到证书,这个善意的谎言其实给自己加了非常大的压力,到后来他没有办法跟家长交代了,如果到大六没有拿到毕业证书是吧,这是迫使他往深渊里更走一步的原因。
苏文平:对。其实这个孩子他20岁,他认为自己可以处理很多事情,而且应该说在他的家庭环境当中,家里人对他是非常看重的,毕竟是靠到了北京的重点大学,大家会高估他的能力,人在被高估的时候,他就不由自主地,我们平时说要端着,我不能让,人家既然这么高估,我要做出这个架式来。
李小萌:所以这真的是一个悲剧。有没有办法阻止这样的悲剧再出现呢?
苏文平:我记得以前有老师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怎么样能够适应从卓越到平庸,或者从优秀到平庸这样的一个阶段,这个对于大部分大学生可能都要做,尤其是在重点大学,更是各个学校的尖子考过来的,尖子对尖子,发现只有几个尖子,其他人都很失落。像我原来当班主任的时候有一个女生在大一下学期去找我,进门没有三句话就开始哭,她是黄冈中学的学生,原来非常优秀,但她说我发现我现在什么都不行了,我成绩不是,拼了一学期发现成绩没有考到前十名,我什么都不会,人家会弹钢琴,拉小提琴,学过舞蹈,我什么都不会,这个怎么样重新找到这样一个自己的优势点,这点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我刚才提到大学的这种判断标准很多元化,但是没有挖到根本上,比如说我们会看到一些表面上,除了成绩,他的社会能力,他的一些文艺体育方面的特长,其实将来真正立足社会,不单纯是靠这些,可能还要靠他是认真的一种工作态度,可能是要学校主动做一些,除了这些这种大面积的疏导,对于可能会有一些隐患的这些心理极度封闭,自我封闭这样一些同学,要主动去跟他沟通,让他融入到这个集体的环境当中。
李小萌:其实黎立的很多挫折,大多数人都经历过,但是这个挫折发生在黎立身上,就造成了他后来走了这样一步,性格的成因上是主要的成因吗您觉得?
苏文平:性格应该是占很大的比重,但他这个性格的形成是多方面造成的,也包括他后来大学阶段的生活,加重了他原来性格上面的一个缺憾。
李小萌:其实他在这个社会上生存是挺孤独的,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既不能求助于家人,也没有什么朋友可以去求助,老师恐怕也不去沟通,这个时候只能剩他一个人在逼自己了。
苏文平:对。
李小萌:类似情况的孩子,他是需要一个建立社会一个关系来支撑他的。
苏文平:我们会看到很多现在很成功的人士,他们曾经是贫困生,像现在知名度很高的俞敏洪、潘石屹,我们从很多访谈节目都知道,他们原来是非常贫困的,但是他现在之所以成功,除了他们自身的一些努力,实际上跟他后来的这种态度,不单纯是向上,跟人的这种求助和结盟相关联。
李小萌:刚才听老师讲的这些你们觉得有哪些是可以适用在黎立身上的?
许刚:差不多我觉得都挺正确的。我第一次经历不及格的时候,当时我什么都不知道了,我就是说我要买教科书,我要找家教,后来父母给我找了,大概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我才赶上那些功课。黎立的父母,他们肯定给黎立说的就是你要有出路,就是好好学习,就是上大学,大学毕业你才有出路,所以他脑子想的就是一根筋,我必须拿到毕业证,我才能活下去,所以他现在拿不到毕业证,他就觉得他活不下去了,没有任何活的意义了。
李小萌:其实很多大学生家庭贫困,家庭贫困,上大学是改变他命运的一个出路,但是因为贫困的烙印太深了,恰恰因为这个原因阻止了他前进的步伐,怎么解决这个矛盾?
苏文平:在2004年网上有一个转载非常多的帖子,叫我奋斗了18年,终于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了,这是一个外企白领回顾他过去十几年的经历写的。2007年的时候又有一个帖子,是我奋斗了18年不是为了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第一位的我记得网名叫麦子,第二位叫悠悠,他提到的情况跟前面麦子的很类似,也是跟他的一位家境好的同学对比,他们在同样事情,不同的这种决策方式、思维方式。我们在这里面所要提到的就是我觉得悠悠这个网友,他对自身的这样一个认识,非常非常清楚,就是在我不能改变的家庭背景,或者是过去既往的生存环境的同时在我的基础上我怎么样做得更好。
李小萌:但是黎立在拿不到毕业证这个结果之前,我觉得他一直还是在努力的,并没有放弃。
苏文平:黎立我认为他最大的一个遗憾就是他不会求助,在前期跟同学不求助,在后期遇到这样一门课的,这门课成为他拿到毕业证的瓶颈的时候,他第一不求助,第二,过度自信,或者他会有一些信息上的一个误导,他认为我大六了,可能老师看到我的学号,就会让我过,实际上每个教师他有自己的心理底线。
李小萌:你们觉得有什么办法能够让家庭比较贫寒的同学,打开自己,和你们一样地在社会上去生存吗?
许刚:看各人还有周围环境,比如说你虽然是贫困生,但是我们周围人都不歧视你,你是在一个良好的氛围环境下这还不错,万一你到了一个,大家就是互相比着花钱,或者就是歧视你的话,我觉得怎么做都没用。
苏文平:按说这是一个现象,他不应该是受歧视的,他自己没有能力改变的事情,别人不应该再归咎于他,他的贫困不是他的错,所以他应该通过这样的一个高等教育的机会,改变自己的这种命运,而其他同学,学校或者是其他同学对他的一个帮助往往是这样,帮助他找到自信。比如说像黎立很典型,说你看你比我们小三岁就上大学,将来比如我25岁的时候,你可能已经工作三年了,我们才开始工作等等等等,这样都会帮助他增加一些自信。通过他自身的一些特点、特性来让他发现我除了跟别人相比,口吃、家庭环境不好等等这样的一些劣势,我还是会有一些优势的,这样才是真正帮助他建立自信,而不是单纯地不歧视。
李小萌:好,谢谢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