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数字化手段“唤醒”天一阁3万册珍贵古籍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9-07-17 01:11:48

  天一阁藏书楼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个私家藏书楼之一。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这些馆藏古籍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很高的文化价值,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由于年代久远,纸张极易风化、粉碎、残破、变形、霉变,长久以来,为达到保护古籍目的,不得已而对古籍的使用作了种种限制。

  去年年底,投资6420万元、建筑面积3450平方米的天一阁博物馆古籍新库房正式开工兴建,这意味着天一阁古籍将拥有一个现代化的“新家”,与此同时启动的古籍数字化工程,则着眼于加大对外开放阅览功能和数字化网络阅读功能,可谓双管齐下。因此,不久的将来,天一阁古籍将一改以往深居高阁的形象,不仅可以在“新居”内接待专家学者的查询,也将通过网络结交五湖四海的“朋友”。

  天一阁古籍数字化项目正式启动始于今年4月,第一部走上数字化“变身”平台的古籍是铜活字版的《古今图书集成》,这是一部罕见的大书,全书共10040卷,天一阁保存至今的有8700多卷。《古今图书集成》成书于清雍正年间,比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要早数十年。它是由皇帝下诏赏赐给天一阁的,用以表彰天一阁在进献《四库全书》底本工作中的杰出贡献。2007年11月,它以精致的印刷、罕见的版本被《国家古籍珍贵名录》收录,证明了它在历史文物、学术文献、审美艺术上的价值。

  不难看出,注重优势资源的开发正是天一阁古籍数字化的鲜明特色。与《古今图书集成》一样,天一阁进行数字化的古籍都是“宝贝”,其中入选第一、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就有56部,它们大多在中国版刻史、图书史上具有响当当的名头,如明弘治华氏会通馆铜活字印本《会通馆集九经韵览》十四卷(存七卷),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铜活字印刷实物;明乌丝木兰钞本《天圣令》被视为“弥补唐宋律令之空白”……饶国庆告诉我说,“与国内其他的一些图书馆、博物馆进行的古籍数字化相比,天一阁的最大亮点就是我们的古籍全部是善本,其中还有不少是孤本。别人已经在做的,我们就不去重复,以免分散了数字化资源开发的力量。如果读者对普通版本的古籍有需求,天一阁只要进行链接就可以了。”

  天一阁古籍数字化系统建设的目的是通过数字加工将馆藏古籍转换成影像数据和全文数据,制作古籍文献书目数据库和古籍全文数据库等数字资源,使古籍资源得到再生性保护。

  据介绍,经过数字化处理的古籍,将具有多种功能:检索功能。按照选定的分类法确定多种检索途径,包括分类检索、条目检索、全文检索、高级检索等。支持简繁字和异体字关联检索,支持模糊检索;阅读功能。实现影像和全文同屏阅读、并可联动,可对数据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记录,提供统计数据;研究功能。具备圈点眉批、分类收集、编辑下载等功能,读者可对书页添加圈点和批注后保存,对感兴趣的资料进行分类、汇总、下载、打印等;版权保护功能。采取数字标识和数据加密技术,有效实现数据资源的保护和传输,防止篡改数据,杜绝非法的二次传播;权限控制功能。对用户和资源实行双线控制,将数据访问及读写权限控制到每一个操作对象或操作电脑。对孤本、善本、普通本等不同对象设置不同的检索权限。此外,还有数据制作功能、用户互动功能等。通过这些功能,实现天一阁古籍从信息服务向知识型服务的飞跃。

  天一阁古籍数字化的另一个特点是速度快。据悉,日均扫描及处理量达70册至100册,天一阁古籍数字化预计历时一年。不过,由于数字化古籍的机房将设置在正在建设中的天一阁新库房内,因此,要完全实现在网络上的古籍共享,尚需等到新库房落成后。

  让天一阁珍贵古籍古为今用,这是众多专家学者多年来的愿望,毫无疑问,古籍数字化的最终目的,是更大范围、更便捷、更有效地使这些文献为人们所利用,这对提高古籍整理与研究的效率,普及传统文化,解决古籍藏用矛盾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让我们共同期待天一阁善本、孤本重新焕发青春的那一时刻。

【编辑:吴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