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 琼 奉化记者站 黄成峰
图1:给孩子们讲解绘画技巧,是徐德林最满足的时刻。
图2:小院里挂满了学生们的书画作品,这是简陋院子的惟一点缀。(周 琼 摄)
这是一间破旧的农村老屋,暗暗的屋内终日要点着灯;仅容一人行走的木楼梯,轻轻一碰便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屋子里最值钱的是一台冰箱,但屋子的主人——89岁的徐德林却指着挂满屋子每个角落的书画对别人说,我是最富庶的。
28年悠悠岁月,共有800多名来自各地的学子赶到这里,师从徐德林老人学习书画,他们带走了娴熟的画技和精美的作品,将对老人的感念遍洒四方。
徐德林老人是一位离休干部,如今每月有4000多元的离休金,可28年来,他把每一分心力和金钱都倾注到了这个免费书画班上……
一个执念,坚持28年
徐德林老人是黄埔军校毕业生,当年在部队时长期需要绘制作战地图,有着扎实的写生功底。从部队转业后,他来到奉化亭下中学当美术老师,1982年离休。
从离休那年开始,他在村里办了一个免费书画班,学生不但不用交学费,连笔墨纸砚、颜料油彩也都由老人免费供应。学徒的书画作品,也由他出钱拿去装裱。学徒家里路远的,老人还给提供食宿,家里经济有困难的,平时老人都会塞给他们一点车费,还发给生活补贴费。
说起为啥要办这个免费的书画班,老人给我们讲了一个让他深感自豪的故事。
他带过的一名学生康孟珍,高中时开始师从于他学书画,博士毕业后在北京科学院工作。去年,他和全世界各地的一些科研人员一同前往日本考察。大家在日本一个画廊参观时,有人突然提出,中国人不是最擅长书法么?小康淡定地向展馆要来文房四宝,当场画了一幅画,大家纷纷伸出了拇指。小康打电话对老人说:“师傅,谢谢您!我总算没有辜负您的心愿和期望。”
老人说,他曾被打为“右派”多年,那时看着许多大师级的人物都被打倒,书画、京剧等许多国粹渐趋式微,心痛得不行。他觉得,自己能教出一个学生,就能多保留一分大伙对国粹的喜爱。
在老人的登记本上,我们看到,前后接受培训的学员有800余名,这其中有垂髫孩童、有银发老人、有隔壁小孩,也有邻村母女。除了本地的,还有来自省内外的,有来奉化打工的外地人,有到宁波读书的大学生,大家听说还有这样的老人,就慕名前来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