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荒滩上建起花园式小学
稿源: 东南商报  | 2009-07-24 00:18:50

高元英老师在江东区中心小学任教40多年,获得诸多荣誉。记者 刘波 摄

  据《宁波市教育志》记载:新中国成立以后,百废待兴。党和政府对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建起了一批新学校。1954年落成并投入使用的江东区中心小学,就是建国后我市最早兴建的学校之一。新建成的学校始定名为铸坊街小学,1954年9月1日开学,学生来自原私立德中小学及附近学龄儿童。1954年底,校名改为宁波市第三中心小学,后易名为江东区中心小学,这所学校办学50多年来,久盛不衰,教育质量突出,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

  江东区中心小学一创办,高元英就成了这里的老师,并在这所学校工作了40多年。像她这样在同一所学校任教40多年的人,在我市教育系统屈指可数。回首往昔,高老师感慨万千。

  当时最美学校

  附近有一大片荒滩,杂草丛生,蛇虫出没。不远处,水道交叉纵横,一个个简易的河埠头,成了船工们停靠的地方。1952年春天,宁波江东铸坊街一带还是这么一种状况。在铸坊街一幢幢简易的民居里,人们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孩子们很少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宁波的教育事业发展计划,这里很快成了工地,开始兴建铸坊街小学(江东区中心小学)。1954年秋,江东中心小学落成开学。

  高元英老师老家在浙江省东阳县。1953年,她从杭州师范学校毕业。她与几个同学一起,分配到宁波工作。她先在另一所小学教了一年书。1954年8月,江东区中心小学建成,她调入这所学校教书。

  高老师说:“当时我们全面学苏联,因此建造的校舍也是苏式的,校舍有教学楼、大礼堂、教学辅助用房等。楼与楼之间,都有一个美丽的花园。楼上铺着漆得发亮的地板。我们的学校当时是全市最漂亮的学校!”

  建校外俱乐部

  江东区中心小学一成立就有十五六个班级,每班40人~50人。后来,由于名声鹊起,要求前来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多,一度每班达到60个人。

  学校规模大了,学生多了,管理上面临着不少难题。家长大多是船工、清洁工、拉车工等低收入的普通市民,他们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孩子们缺乏良好的家教,野性十足,有些人还爱小偷小摸。如何教好、管好这些孩子,高老师动足脑筋,在她的倡议下,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把家长请到学校,传授和交流开展家庭教学的方式方法。

  尽管校舍漂亮,但体育娱乐等教学设施还是相当缺乏。孩子课余时间缺乏活动场地,高老师又在学校里组织成立了首个“校外俱乐部”。有的家长主动让出自己家的大厅、院子,给孩子们做活动场所。每天除班主任高老师值班外,还会有一位家长轮流值班,进行管理。高老师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一位家长拿出了一个特大木盆,让孩子们到家门外不远处的河里玩水。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范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