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走在北仑柴桥田头,随处可见盖着黑色遮阳网的工棚,棚内苗木郁郁葱葱。近年来,当地引进繁育了50多种彩叶花木新品种,容器苗年销售量超过5000万盆,卖种苗使同一块农田收入实现翻番。在我市农村,类似的种子种苗、种畜种禽产销产业正悄然崛起,专家称之为“种源农业”。
种源被称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源”,现已成为国际争夺的焦点,谁掌握种源,谁就握有农业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和领导权。我市人均耕地只有0.5亩,普通农产品难以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种源农业”成为一种现实选择。“种源农业”从最初的水稻到如今在农林牧渔领域全面“开花”,我市有限的土地“长”出了大市场,成为南方地区重要的“种源农业”基地。
与传统种养业相比,“种源农业”科技含量很高,拥有大量人才的农科院所因此成为先行者。市农科院以水稻育种、瓜菜良种选育为重点进行科研攻关,选育的“甬籼”、“甬优”系列水稻和“甬甜”系列甜瓜、“甬砧”系列嫁接砧木、“甬瓠”瓠瓜累计推广面积上千万亩,农民年增收超过2亿元。
据统计,我市每年选育的农业新品种在百个以上,要使这些种源落地生根创造效益,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鄞州区在这方面走在全市前列。该区建起了全省最大的林业容器苗工厂化生产基地,上半年繁育的400余万株苗木已销售一空;建立华东地区最大的锦鲤繁育基地,每年可繁育锦鲤1000多万尾……
高科技、产业化必然带来高效益,“种源农业”对工商资本和有一定积累的农民极具吸引力,在我市形成了国有、民营、个体等多元投资模式。目前,全市光民营农业科研机构就有近百家。
前不久,奉化农民陈行忠建起了华厦现代农业研究所,聘请了3名院士、5名生物学领域专家和20名大学生开展植物组培育苗,其科研能力在国内民营农科机构中首屈一指,其产品全部用于出口。专家认为,这是我市“种源农业“迈向高端并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标志。
宁波日报记者 罗涟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