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黑网吧转战乡村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9-07-31 12:37:09

  中国宁波网讯 有关部门持续打击,城区黑网吧无处藏身。然而按下葫芦浮起瓢,乡镇、城乡接合部、农村等地却正在或已经沦为黑网吧重灾区。昨天下午3点,北仑区新碶街道联合文化、工商、公安、城管等部门,分4组对高塘片区的黑网吧展开“围剿”,记者随同其中一组,亲历这艰难的执法过程。

  负隅顽抗一小时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负隅顽抗,防盗门终于开了,里面是被一名中年女子“控制”住的七八名上网者。其间,被执法人员堵住所有出口的屋内,不时传来骂声和争吵声。

  屋内一片狼藉,电源被切断,27个电脑位上只留下鼠标、摄像头和几个键盘,与执法人员从窗口拍到的网吧场景大不相同。那名中年女子就是经营者吴某,不久前,她的黑网吧刚被取缔。有关部门挨家挨户分发的主动关闭黑网吧倡议书,恐怕她还记忆犹新。

  经过20多分钟的搜寻,当“蒸发”掉的所有上网设备被执法人员从屋内暗室里“挖”出时,吴某先是嚎啕大哭,继而夺路而逃未果,最后疯狂地冲上来抓伤了城管队员周师傅。她的18台电脑被依法没收,还将受到罚款万元以上的处罚。

  至昨天晚上6点,4个组共取缔了6家黑网吧,没收电脑60多台。民警许建祥被经营者持刀划伤。

  此时,执法行动已无法继续。“取缔一家,惊动一片,黑网吧相互联通。”现场执法人员告诉记者,随着执法次数、频率不断增加,黑网吧经营者逃避处罚的方法也越来越多样,经营地点也更为隐匿,地形更为复杂,入口处常用小卖部、缝纫店等作掩护,并设置多个出口,以便在第一时间转移设备。

  顶风作案为哪般

  没有通风口,没有逃生通道,上网人员不受年龄限制,上网内容不受任何控制,这些名副其实的黑网吧为何像野草般蔓延?执法人员说,投资少、成本低、利润高,这是经营者顶风作案的最直接原因。

  以上述吴某的18台二手电脑为例,投入成本为每台约2000元,而一台机子按2元/小时收费,一天只需开放15小时,一个月就有约万元的收入。不算兼营饮料、香烟、快餐等的利润,开一间小规模的黑网吧,只要有充足的客源,单靠提供上网服务就能在三个月后赢利。

  北仑区文化执法大队周队长表示,随着通信条件的改善,农村上网成为可能,城乡接合部流动人口多,对网络资源的需求量又在不断上升,为黑网吧提供了稳定的客源。他说,几年前高塘片区黑网吧还不多,目前情况已比较严重。

  “按照现状,查处取缔工作可能会越来越难。”新碶街道工商所张所长表示,只要有市场需求,这些黑网吧会继续与政府部门打游击。

  “一刀切”难解决问题

  “在这上网,总比在外惹事好!”上网者胡某嘟哝着说。也有旁观者交头接耳,议论黑网吧的出现也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

  而在此前,记者曾采访过一名“茶室网吧”的经营者,所谓“茶室网吧”,被人指称为黑网吧的高级形态。他表示,自己也很想正名,但现状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单体网吧批不出《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也就是网吧牌照,即便批出来了,最低营业面积要在700平方米以上,电脑至少要300台,他也做不到。据他所知,我市各区由于网吧分布密度不同,私转营业执照的价格从10万至70万元不等。北仑区人多,而正规网吧仅40余家,牌照价位可能是最高的。

  在现场执法的各部门工作人员都表示,无休止的“恶战”牵制大量人力、物力,而居民看了似乎也并不满意。

  “这恐怕是全国性的难题。”一位负责人说,“一刀切”的执法方式会碰到越来越大的困难,决策部门是否可以考虑疏堵结合,一方面降低网吧行业准入门槛,而加强网吧的日常管理;另一方面对那些明知是开黑网吧,但仍为其提供经营场所或互联网接入服务的,一并进行处罚,在外围切断开黑网吧的条件。

  宁波晚报记者 徐叶 通讯员 陈张坤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