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的生活
7岁的西西早晨6点起床,6点半开始读《论语》等经典,9点开始读英语,午饭后背《诗经》。午休后抄写英文和古汉语。晚上画画用毛笔白描勾勒花卉、古装人物等,听妈妈讲《说文解字》。
没有电视,娱乐方式是听广播,没有玩伴,常和大自然做伴。崇拜岳飞、赵云、诸葛亮。几个月下一次山,对山下生活的向往是:吃冰激凌,吃汉堡包。
何以有此想法?
对儿子失望 寄望女儿成“君子”
孟尧今年47岁,最后的“学历”是北京大学的“MBA”。她和丈夫在上世纪80年代就“下海”经商,家境富裕。在有女儿之前,他们有个儿子。像所有望子成龙的家长一样,他们给孩子选择的都是最好、最贵的学校。然而,儿子的成长最终让孟尧感到失望,儿子有“毛病”:以自我为中心、超前消费等。“儿子那时常年住校,晚上睡觉和同学比内衣品牌,白天上课比学习用品。小学没毕业,奢侈品的牌子他全知道了。”
在对儿子的成长失望之后,孟尧夫妇决定再要个孩子。他们希望采用背诵中国古代典籍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一个理想中的“君子”。40岁那一年,孟尧如愿以偿生下女儿西西。
为何如此极端?
商海打拼身心疲惫 挣钱不快乐
2005年冬天,在丈夫进山“探路”半年后,孟尧带着女儿西西进了终南山。
记者近日探访,在终南山海拔1300米处,一个有3间土屋的农家院子,妈妈摆上茶具。女儿西西小心翼翼地赶走一只停留在茶杯上的虫子。这个7岁的女孩眼神明亮而专注,她在玩属于自己的游戏,用折出来的纸马、小人等排兵布阵。家中没电视,她天天听评书,崇拜岳飞、赵云、诸葛亮。
这个农家小院,既是西西的家,也是她的学堂。妈妈孟尧是她的老师,每天教她背诵《论语》《易经》,在英文本子上抄写的是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
为什么选择进山隐居这样“极端”的方式?孟尧解释说,自己和丈夫多年来在商海中打拼,虽然挣了些钱,但身心疲惫,并不快乐。“到山里生活,一方面是为了女儿的教育,另一方面是为了休整身心。”
生活方式怎样?
没有电视 娱乐方式是听广播
如今西西能背诵完两万多字的《易经》。孟尧认为,孩子如果在13岁前记住一部经典,13岁就可能“和世界哲人对话”。
家里没有电视,收音机广播是西西重要的娱乐方式,每天下午她都要收听评书《岳飞》。生活也很有规律,早晨6点起床,6点半开始读书。7月14日这天,她读的是孔子《论语》,读诵的这个时段要两个小时,中途可以上厕所,但不能乱跑。母亲在一旁陪着,偶尔给她提提兴致。9点开始读英语,到10点半,吃当天的第一顿饭。饭后如有时间,背背《诗经》。中午午休到两点,起来后开始写字。内容是抄写英文和古汉语。晚上画画,或听妈妈讲《说文解字》。画画是用毛笔白描勾勒花卉、古装人物等。
平均几个月才跟随父母下一次山的西西对山下生活的向往是:可以吃冰激凌,吃汉堡包。孟尧夫妇给西西设定了完整的教育计划,打算在13岁以前完成所有经典教育。而在此之前,他们称不准备送西西去“非常失望”的现有教育系统。至于13岁之后,或者上学,或者去游学,真正地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终南捷径”典故
解释: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出处:《新唐书·卢藏用传》记载:卢藏用想入朝做官,隐居终南山,借此得到名声,终于达到目的。
“终南捷径”现代版
北大一对MBA夫妇眷恋传统文化带女儿隐居终南山3年,用诵读经典的方式教育女儿,希望培养出人格完整的现代“君子”。
深度讨论
没有玩伴 对7岁孩子公平吗?
孟尧并不认为自己是在拿孩子做“实验”,居住在山林中更适于对西西的“格物”教育。“格物致知”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也是儒家的重要命题之一。在孟尧的理解里,终南山给西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格物”条件。每当有访客,西西乐于给他们当向导,奔跑在最前面。西西认识周围所有的野花以及各种不知名的昆虫,还记得每一个节气。每到周末,西西家的小院里会来不少父母的朋友。孟尧说,他们发现西西无论是和来访的大人还是孩子,都可以很好地交流。
如今,经典的教育在西西身上已有效果。例如今年西西生日,山下的朋友带了蛋糕来。让孟尧没想到的是,第一块蛋糕西西端给了妈妈,还说:“谢谢妈妈的养育之恩,妈妈辛苦了。”孟尧说自己在那一刻掉了眼泪。
可没有玩伴的生活,对7岁的西西公平吗?西西虽然已适应山里的生活,并不愿意去学校,但她期待着能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每个周末,如有山下的孩子来,他们会一起好好地“疯”上大半天。 (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