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一名江西留守儿童10个月内双眼先后突然失明,被接到在甬打工的父母身边后,经医生反复心理治疗,视力恢复正常。昨天,双眼视力恢复到1.2的朱同学顺利出院。
是什么让孩子的视力失常?原来他患上了一种罕见的眼疾——癔症性皮质盲。而造成他双眼失明的根源,原来是长期不良心理暗示。
这名儿童姓朱,今年12岁,由年迈的祖父母一手带大,父母一直在奉化打工,每年难得回次老家看望孩子。朱同学性格内向,很懂事,学习成绩很好。10个月前,父母突然接到老家电话,说朱同学双眼看不见东西了。母亲当即专程赶回老家,带孩子到当地医院检查,并配了近视眼镜。朱同学的视力有所好转。没想到,母亲回奉化不到一周,又接到老家电话说,孩子的眼睛又失明了!随后的大半年里,爷爷带着朱同学看遍了当地省城的多家医院眼科,吃了很多药、做了多次检查,仍不见好转。那时,朱同学的双眼视力只有0.12,视野也变成管状的了。
孩子的再度失明让父母很揪心,父母趁暑假接朱同学来到宁波六院眼科求诊。在该院住院治疗的4天里,朱同学的双眼也经历了复明、失明、再度复明的奇特过程。接诊医生翻看了朱同学的厚厚一叠病历和检查单,做了仔细检查,发现朱同学除了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外,没有其他异常。住院观察当天,朱同学在父母亲的悉心照顾下,特别开心,十分配合医生的检查。当天下午,朱同学的双眼视力奇迹般地恢复到1.0,视野也恢复了正常。然而,住院第三天,怪事又发生了,朱同学听说第二天要出院,当晚双眼视力又降至0.6。出院那天,经过医生反复的暗示治疗和特别的心理疏导,朱同学的双眼视力又恢复到1.2!
昨天,找出朱同学病因的眼科专家市六院院长袁建树说,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交流,养成了朱同学易接受暗示的性格。双眼视力的下降,引发了朱同学内心的恐惧。而这种恐惧又得不到有效的缓解。不明原因的朱同学由此产生了“我快要失明了”的想法。长期的心理暗示最后造成了他双眼失明的事实。袁建树说,朱同学的症状是典型的癔症性皮质盲。导致朱同学失明的不是眼疾,而是心理方面的缺陷,即所谓的儿童性癔症!
记者又采访了市一院、鄞州人民医院的多位眼科专家。他们说,儿童癔症性眼病多发生在经济和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的农村中小学生中。少年儿童对各种外界事物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当应激因素突然出现时,特别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刺激或暗示作用的影响而发病。那时,孩子就会出现自我暴盲即突然失明、视力下降或其他眼疾。
多位眼科专家呼吁:社会、学校和家庭切实关注青少年的精神和心理健康,多给孩子加以肯定的、充满信心的语言刺激,让孩子们始终保持性格开朗的良好精神状态。尤为重要的是:留守儿童的父母们,应给孩子多一点心理呵护。
宁波日报记者 蒋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