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不靠,生产自救
凶猛的洪水还未退去,行走在村庄、田头,不时能看到忙碌的场景:清理堆积物,抢收抢种,防病追肥……
台风威胁还没有完全解除,受灾群众带着一身的疲惫,强忍伤痛又投入到另一个战斗--灾后生产自救。多年积累的抗击台风经验告诉他们,救灾关键还要靠自救,才不会耽误最佳时机,尽可能降低损失。
8月9日晚,奉化西坞尚桥村村民周志明的340亩葡萄园,在持续的暴雨中很快成了一座“孤岛”,其中100亩夏黑葡萄被泥浆沾满而绝收,每亩损失上万元,而位于张江岸的180亩优质葡萄水深齐胸,连续浸泡3天3夜,损失难以估计。眼看丰收的葡萄遭受如此重灾,周志明伤心得茶饭不思,3天3夜未合过眼。洪水一退,他就迅速组织上百名劳力开沟排水和抢摘葡萄。目前,周志明已把抢收的3500公斤新鲜葡萄以每公斤20元的价格销到宁海、象山、宁波等地。
与周志明的遭遇相似,余姚四明山镇平莲村的花木大户赵焕忠种植的数百株价值4万多元的红枫,惨遭泥石流的淹埋。暴雨一停,老赵就在村镇干部和村民的帮助下,及时清理压在红枫四周的泥土和乱石,并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迅速对一些受损较轻的红枫树进行加固,对较小的红枫进行重新种植,最终将损失减少到一万元以内。
晓塘乡地处象山半岛,当受灾群众仍惊慌失措之时,乡党委、政府就已组织人员对各村的灾情进行调查登记,安抚受灾村民,对各处的水毁道路、桥梁、房屋等进行逐村逐点检查,危险地段安排专人值班,树立醒目的告示牌。同时,该乡还组织人员争分夺秒地对各受灾点进行录像、拍照以便存档,为灾后理赔做准备。
尽快恢复生产。灾害面前,企业积极采取自救措施:修复受损生产线,抢救受淹原材料,抢修受损设备……灾害面前,广大职工劲往一处使,自愿加班加点,赶制产品,确保准时交货。奉化一家制衣公司厂区进水1米多,只用了不到3天时间,就恢复正常生产,停产时间比原计划缩短4天。“灾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信心。”公司老总说。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8月15日上午,在奉化溪口银凤广场,一条“万众一心,救灾共建”的横幅在风雨中格外引人注目。溪口镇政府在这里开展为灾区募捐活动。趁雨停间歇,镇村干部、企业主、个体经营户、居民纷纷捐款,献出一分爱心。“受灾这么严重,我们都很揪心。”刚收摊的李阿姨边说边把早上卖菜的50多元收入放进了捐款箱,朴实的话语传递着浓浓的情意。
奉化弘发利生基金会总干事郑彦弘把一张80万元支票交给了募捐现场的溪口镇政府工作人员,这是溪口镇目前收到的最大一笔捐款。到昨天为止,募捐活动已收到捐款300多万元。
台风无情人有情。一幕幕的捐款场面与轰轰烈烈的抢险救灾第一线相呼应,同样令人感动。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社会各界和衷共济,以各种方式表达爱心,帮助受灾群众度过难关。
江东区一家不愿留名的企业通过江东区慈善总会向宁海、象山、奉化等灾区共捐款100万元,用于灾区经济困难群众的生活和恢复生产。8月13日,鄞州区扶贫办受鄞州区政府领导委托,来到遭受台风较为严重的结对村奉化溪口镇石门村,慰问当地受灾群众,并捐慰问款10万元。一些市民甚至打进本报新闻热线,询问捐款的渠道以及联系方式。
省、市、县三级红十字会在行动。宁波市红十字会已向奉化、鄞州送去了总计价值32万多元的食品以及衣服、鞋子等物品。8月13日,奉化市红十字会救灾慰问组携第二批救灾物资,赶赴遭受台风比较严重的尚田镇,慰问当地低保户、困难户及敬老院等,共捐赠800多双鞋子,价值8万多元。近期,该市红十字会还将陆续向各镇、街道捐赠一批物资。
志愿者在行动。连日来,“小草”、“杏林”、“水晶”、“啄木鸟”等代表不同行业的志愿者队伍深入灾区,为受灾农户和企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丝丝爱心汇成一股股暖流,给灾区群众平添力量和信心。我们有理由相信,重建美好家园指日可待。
宁波日报记者 孙吉晶 王量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