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大小的福寿螺
岸上是卵河里是螺
中国宁波网讯 河堤上到处是螺卵,河里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福寿螺,看了这场景真让人头皮发麻。昨天一早,当市民陈先生经过江东一条小河边时,被眼前的一幕吓着了,立即向本报87777777新闻热线反映情况。
小河里福寿螺肆虐
陈先生所说的这条小河在中山东路和世纪大道交界处,昨天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中山东路魏家桥上,只见桥墩、附近河道的堤岸上、桥下的木桩子上到处都是一坨坨发红的福寿螺卵。有的颜色还很鲜艳,有的已经开始变淡。
“卵的颜色变淡,说明福寿螺就要孵化出来了,不用1个月,它们就会长到指甲般大小。”这是记者随后咨询农技专家得到的答案。
下到桥墩边,看得更清楚,在河泥滩上,到处是黄豆粒大小的小螺,而往河水深一点处望去,就是一个个足有乒乓球大小的大螺了。也许是因为福寿螺繁殖迅速,这里的河水中已经很难找到水草。
各地风俗不同?
正在记者观察时,一名中年男子拿了一个网兜和一只小水桶也下到河岸边,来捞福寿螺。
“捞这螺去干吗?”记者上前询问。“这么大的螺当然是吃的,味道跟田螺一样。”男子不以为然地回答道。随后记者了解到,这名男子是广西那边来宁波的,他以前在家乡吃过这种螺,不知道这里为什么没人吃这玩意。
记者告诉他这种螺里有寄生虫,吃了要生病,严重的还可能会得脑膜炎。这名男子还是不相信,称自己早就吃过这螺,可从来没出过事情。然后,他从河水中捞了小半桶福寿螺,迅速离开了。记者又在附近的几条小河边转了一圈,同样发现了不少福寿螺的踪影。
福寿螺如何致病
记者随后从海曙区疾控中心有关专家处了解到,福寿螺是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之一,在生吃或半生吃福寿螺时,人体容易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是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一种,又名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人体一旦感染这种病,轻的可能只有一过性的皮肤感觉异常和轻度的头痛以及低热等,大约3到5天症状就会消失;重的可引起头痛、头晕、发热、面部神经瘫痪、颈部强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而据市农技推广站的专家介绍,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繁殖率高,扩散蔓延快。福寿螺作为一种食物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国内,由于该螺食味不佳,加上盲目引进和管理不善,扩散到田间、河道,成为危害水稻、水生植物的恶性水生动物,是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公布的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外来物种之一。
福寿螺由红色的卵长大成螺,只要四五天时间;而如果放任他们生长,一只小螺两个月后可以长大到2两一只。一只雌福寿螺一年可产卵三四千个,孵化率达到90%,它们可以顺着流水肆虐扩张,我市的内河水系都是相通的,所以大小河流里几乎都能发现他们的踪影。
宁波晚报记者 吴震宁 实习生 胡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