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生态绿地“吃”污水“吐”清水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9-08-25 10:33:33

  中国宁波网讯 生活废水通过管道纳入地下处理池,经沉淀和生物处理后,流入种有美人蕉、黑麦草等植物的人工生态绿地系统,流出时水质已达到国家污水处理一级排放标准……江北区洪塘街道邵家渡村周边河道因此变得清澈起来。现在,江北区已有48个村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占村总数的近一半。

  虽然江北是中心城区的一部分,但仍拥有广大的农村腹地。随着都市工业逐渐成型,该区的工业污水处理已基本解决,农村固态垃圾污染已基本消除,生活污水成为农村环境改善的最大制约。据统计,最近几年,该区农村生活污水的年排放量在3000万吨以上,对周边环境尤其是平原河网生态造成了很大影响。

  根据农村排污规划,该区确定了财政补助、村集体投资搞建设的方案。在城郊和城中村,该区已铺设污水管道近2万米,使36个村的污水通过这些管道进入了污水处理厂。在夏家村等12个污水管网难以覆盖的村,该区则采取污水集中收集后,通过沼气池或人工湿地进行生态净化。

  在甬江街道夏家村,不明情况的人很难找到污水处理设施,原来,“玄机”全部在村口的一大片绿地下:该村铺设了800米长的污水总管网,并通过小管道连接到村民家中,把生活污水输送到深埋地下的预处理池中,经沉淀和生物处理后,再提升到生态绿地系统中,经过碎石、粗沙、细沙等填料的层层过滤,完成净化。“绿地上的花草根须对污水的有机物质进行吸附降解,进一步净化了水质。”村委会主任曹小狗说。

宁波日报记 者罗涟浩 叶 力 汪佳丽

【编辑:范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