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特别推荐
奉化江口街道发现东汉窑址群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9-08-25 13:16:34

首次现“真容”的东汉炭窑

散落在东汉陶窑中的窑具

考古人员正在清点东汉陶窑中的窑具

  昨天上午,市文保所和奉化文保所联合宣布,经过3个多月的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在奉化江口街道山头朱村附近的长汀山东麓边坡发现了一处由7座窑址构成的大型古窑址群,其中1座陶窑窑址和4座炭窑窑址已经确定为东汉窑址并进行了考古发掘,这也是我市首次对东汉时期的陶窑和炭窑窑址进行正式的考古发掘。

  从6月1日开始,市文保所和奉化文保所的考古专家便开始了对整个山坡的前期考古勘探工作,总面积达到了6万平方米。市文保所考古领队李永宁笑称,“我们把整个竹林都探了个遍。”考古人员很快在一处野草丛生的地方发现了几块年代久远的碎陶片,而探铲带上来的土质和土色也证明:地下有窑址存在。在随后的一个月内,另外6座窑址相继被眼尖的考古人员发现。

  东汉陶窑首现“真容”

  被命名为一号窑址的东汉陶窑位于山坡中部,为依山而建的龙窑。“像这样大规模专门烧制陶器的龙窑我们还是第一次遇到。”李永宁介绍说,窑址东西向,窑头在下,窑尾在上,上下落差较大,坡度20度。窑炉残长13.8米,室宽2.2至2.75米,加火膛即燃烧室部分2.5米,窑总长为16.3米。窑尾端部分被一横向的东汉晚期扇形灰坑打破。窑炉现存结构包括了窑床、窑门、窑具、窑墙等部分,窑壁及底部均为红烧土。

  窑炉遗址中,10余处残破的窑具半掩在黄色的泥土中,既有长达48厘米的典型汉代喇叭形窑具,也有两足或三足的间隔器,其中一处盘形垫具上加了个覆钵。据参与现场考古发掘的谢师傅介绍,这些窑具是考古人员断定此窑址为东汉时期的重要依据之一。另一个依据是窑尾的灰坑,考古人员在其中发现数片东汉晚期陶片,据此断定此窑址应不晚于东汉晚期。

  “这是目前宁波地区进行正式考古发掘的最早的窑址。”李永宁表示,“此次发掘,填补了宁波地区陶瓷史上的空白,使我们对东汉陶窑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比如,从窑炉的长度看,这处窑址显然要比唐宋龙窑短了许多;唐宋龙窑不仅有火膛,还有操作间,而此处龙窑只有火膛。让专家稍感遗憾的是,由于此窑址的窑尾为东汉晚期灰坑所打破,因此影响了他们对窑尾的结构和形状的认识。

  炭窑还原古人生活

  同样属于我市首次正式考古发掘的还有四座炭窑窑址。

  它们分布在离陶窑窑址十余米开外的山坡上,一座几乎与陶窑平行,另外三座则并排分布在长汀山的山顶。炭窑窑址均为三角形,三边等长1.4米,每边各有一个烟道,深1米左右。窑壁上有红烧土痕迹,窑底为仰坡形,由不平整的石质构成。考古人员除了在窑门附近发现5厘米左右的炭灰外,一无所获。考古专家研究后认定,这四座炭窑窑址与不远处的陶窑窑址应该属于同一时期,都是东汉时期的遗存。

  这么多炭窑的出现,让专家推测,如今这座长满毛竹和杂草的山头,在东汉应该树木茂密,以方便炭窑就地取材。至于烧出来的炭,考古专家推测,应该是古人用在熏炉中了,“汉朝时期古人流行用香薰,香薰就需要大量的木炭,这些炭窑就是烧炭用的。”

【编辑: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