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访谈结束时,已是下午4点30分,急着赶往机场的张泉灵了解到本报是首家报道林萍捐肝事件并全程跟踪的媒体后,欣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讲述了她眼中的林萍捐肝事件。
记者:您初次听到林萍捐肝时是什么感受?
张泉灵:她的举动非常感人,但我刚听到这个事情时,心里就蹦出一个大问号,为什么她会这么做?难道只是因为“要救孩子的命”这样一个简单理由么?按照常人的思路,真觉得她的善举“过了”,这种善良让人难以置信。不过,在与林大姐接触过程中,发现她就是那样一个人,她浑身散发着一股魅力,让你相信,捐肝之事发生在她身上绝非偶然。
记者:采访中是不是有很多细节感动了您?
张泉灵:对,尽管对话时间不是很长,但深有感触。问林萍做捐肝手术时为何不让丈夫去医院,林大姐说,因为她看到手术室外面只有4条板凳,不忍心让丈夫在那坐等10个小时……预采访时,林大姐给我们沏茶倒水,还不时问我空调会不会太冷。很多的小细节说不过来,总之,她拥有一种简单而感人的善良。
记者:是的,今天所有在场的人又一次被她感动。
张泉灵:做过那么多次访谈,观众反应如此热烈真的很难得。有时为了烘托气氛,往往要在现场安排几个“领掌人”。但今天,台下观众一次次鼓掌,那么热烈,甚至连我的采访节奏都被打乱了。(此时,她给了一个夸张的表情来表达对此次采访的惊喜。)
记者:您的不少采访活动都很危险,与捐肝举动相比如何?
张泉灵:嗯,那是不一样的。无论去阿富汗还是去地震现场采访,我们的风险是可以规避的,然而林萍捐肝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换了我,我肯定做不到。
记者:您的祖籍也在宁波,对于家乡发生的这一事件,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张泉灵:宁波是个爱心城市,林萍捐肝事件让我们感受到社会上的爱心其实孕育着很大的力量,有着巨大的空间。其实,和谐社会无需用更多的语言表述,这些人,这些事,就是明证。(记者徐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