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近两个月来,继8场林萍先进事迹巡回演讲后,以林萍事迹改编的蛟川走书在镇海基层广泛传唱——为挽救同村一个平时并不熟悉的患病小女孩,保险员林萍女士不惜捐出自己半个肝,演绎了一曲回肠荡气的人间大爱。
前天,我市第一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爱心基金——林萍基金会正式成立,将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各界代表为这个“爱心银行”注入了第一笔爱心款。
去年我市人民警察何利彩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今年,我市有两人成为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候选人物——林萍入选助人为乐模范,余姚献身教育事业的徐立科入选爱岗敬业模范。身边的道德模范,为全社会树立了新的文明标杆。
“小人物”点亮道德灯塔
5000名市民携手救助重症女孩,爱心市民帮产妇“脐血救儿”创造生命奇迹……在我们这座城市,爱心故事几乎每天在上演。
就在上个月,为挽救一名普通职工的生命,慈溪市献血办在慈溪市成分血志愿捐献QQ群里发出呼吁:“一位在上海做手术的慈溪病人急需鲜血!”
QQ上的呼吁很快得到回应——一支由公务员、下岗女工、外来工组成的十人“献血队”诞生了。他们冒着酷暑前往上海,共捐献了7200毫升血液。
我市是全国首批文明城市,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一个热衷于公益事业又不愿留下真实姓名的热心人,以“顺其自然”的化名,近10年来向宁波慈善总会捐款100多万元,“风调雨顺”、“我想”等一批不留真名的捐款人也随之出现。
爱心已深化为宁波的城市品格。2005年,我市2300多名市民集体救助患白血病的青海女教师罗南英,短短一星期内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捐款60万元,倾城之爱在大江南北流传。我市还连续四年开展了万人助学活动,为贵州和灾区的千万个贫困失学孩子带去了一座城市的温暖。
一个个来自民间的“小人物”,书写了一个个人间大爱,点亮了一座座道德灯塔。
挖掘民间道德力量
前不久,奉化松岙镇评出镇十大“文明之星”,84岁的裘兴月老人是其中年岁最大的一颗“星”。3年多来,她默默地照顾同村非亲非故一对半瘫的老年夫妇,开始时,就连自己的老伴汪大爷也被蒙在鼓里。
近年来,我市大力引导深植民间的向善力量,以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主题的评选道德模范活动深入人心。在前几年组织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十件新事”、“精神文明建设十件新事”的基础上,从2005年开始,我市连续四年评选市“十大文明之星”。评选的主要对象是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中涌现出来的道德楷模,整个评选活动由群众自己推荐、自己评选,共收到群众投票150多万张。
海曙区残联好干部王延勤、救助青海女教师罗南英的2300名宁波市民、助学贵州的万名宁波市民、奋不顾身火海救人的新市民徐义胜、四年如一日背着同学上学的好少年陈吉、照顾重刑犯家属的铁骨柔情女民警何利彩……我市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道德模范和文明之星,他们获得了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骄傲”年度人物、“浙江骄傲”最具影响力人物等荣誉,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了反响。
道德模范引领时代风向
去年以来,根据感念东北大哥救命之恩而千里报恩的余姚企业家王国军事迹创作的甬剧《大哥》在宁波剧院等地轮流展播;以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象山县人民警察何利彩为原型拍摄的电影《温暖》在各地展播。
近年来,我市重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采取座谈会、报告会、网络对话等多种形式,营造学习模范、崇尚道德、追求文明的良好氛围。通过各类道德模范人物的带动和引领,市民的素质得到了新的提升。
讲道德,做好人,让每一个人的心灵因纯净和温暖而充满力量。去年,一支由“本土”道德模范组成的道德模范巡讲团在我市11个县(市)区巡回宣讲。道德模范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连续举行报告会15场,参与人数超过7000人次,巡讲团所到之处,激起成千上万市民的热议。
道德的赞歌一次次在甬城大地唱响。去年,在抗震救灾中,废品回收工俞德芳把自己走街串巷一个月收购旧报纸所得的1000元全部捐了出来。今年,“莫拉克”台风重创海峡两岸部分地区。市红十字会收到的来自民间的第一笔捐款是一位署名为“宁波人”的热心市民。自市红十字会公布爱心账户以来,前去捐款的普通市民络绎不绝。
去年8月,作为我省惟一一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何利彩与全国其他省份的45位代表一起感受了奥运会闭幕那令人激动的时刻。何利彩说:“做一名道德模范是光荣的。我会不断努力,为我们的祖国,为宁波这座城市继续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