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役73年
在海曙文保所,这块窨井盖被彻底清洗一番之后,李文国又有了新发现——井盖表面左下角又出现了“民国念五年昌兴厂造”的字样,而这一发现也验证了李文国当初的判断。
“这正是民国25年(1936年)的物件。当时的鄞县县长陈宝麟曾在民国21年至26年(1932年至1937年)间,对县城(现宁波老三区范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河道整治,同时还大规模建设了城区下水道排水工程。”李文国边查阅鄞县通志边说,“‘鄞县整理城河委员会’虽然是从北洋政府时期就已经成立了,但真正发挥作用还是在民国时期陈宝麟当鄞县县长时,他可为当时宁波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啊。”
李文国不但对陈宝麟的事迹了如指掌,而且,他对手中这块长宽皆为41厘米的宝贝,颇有自己的见解:“纯铁铸造,重15公斤左右,这么多年了还是完好无损,据我判断,这块井盖用的铁料可能是当时进口的洋铁。‘昌兴厂’很可能是官方指定的铸造单位,而这家厂应该不在宁波,当时的宁波并无具备这种铸造能力的工厂。”
李文国表示,这块窨井盖是至今为止我市发现的唯一一块民国时期的窨井盖,它的价值甚至可能超过我市任何一处保留完整的民国时期建筑的发现。
海曙文保所裘燕萍所长也认为,这块窨井盖的发现不但填补了我市在该时期市政建设领域的一项考古空白,而且为研究当时的城市排水工程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实物资料。多年未被发现之谜
这样一件无价之宝,这么多年怎么一直没被人发现?对此,李文国的看法是:与它所处的地域位置有关。
“从发现这块窨井盖的位置来看,它正好位于民国时期鄞县县城的北城墙、和义门附近,这处下水道应当直通北城墙外的姚江水域。自从经过陈宝麟那次城建改造之后,70多年来,厂堂街的位置变化不大,而且这附近一小块区域,这许多年来恰巧也从没进行过拆迁改造。
李文国还分析说,小巷路面狭小,机动车根本通不过,这也是这块窨井盖得以完好保留的一大原因。
从窨井盖表面磨损状况来看,李文国认为,从这上面走过的人绝不只万千。确实,试问这么多从它上面经过的人,有谁会特意停下脚步去关注脚下这块铁盖子的历史。就连负责环卫、市政工作的一线工人,恐怕也只会在这个窨井发生堵塞时,才会揭开盖子疏通一下,事后又盖回原处了。
宁波晚报记者 吴震宁
相关链接
据《宁波市志》记载:1922年,鄞县整理城河委员会始铺下水道,仅设少量小口径排水管道,有药行街管径60厘米瓦筒管,开明街30至40厘米瓦筒管,百丈路30至50厘米,中马路30至60厘米排水管等。1933年至1937年,泄水入江,东为大道头及南昌弄2个水瓦筒;北为新闸碶,曾设想将下水道分作五路,并于濠河头、盐仓门另僻出水口两处。
1932年7月,鄞县县长陈宝麟提出《鄞县建设五年计划》(自民国21年至民国26年),计划分市政工程、交通、水利、农矿、工商五部分,其中市政建设占了主要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