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孩子的老师咋没有资格证?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9-09-02 13:20:39

  孩子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就读,却听说学校里有老师没有教师资格证。这个消息让一些家长心里打鼓:教师资格证如同上岗证,没这证,能教书吗?能教好孩子吗?

  李师傅心里不踏实

  李师傅是四川人,来宁波已经有五六个年头。这次开学,他的儿子就要在位于鄞州高桥藕缆桥的阳明学校上小学二年级。

  “我听说学校里有几个老师是从原来的望春学校转过来的,没有教师资格证,还要教我儿子的班级。我不放心。”李师傅直说,好多家长都知道这事,儿子所在的班级里也在传。

  李师傅一直想把孩子送到公办学校去读书,虽然他儿子符合上公办学校的条件,无奈公办学校名额有限,去年没去成,今年还是没法子。读不上公办学校,他的儿子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到民办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上学。

  学生家长有点误解

  阳明学校地处城西,办学已有10年。8月31日下午,记者来到学校,一大群学生报到完了,正等待校车把他们送回家。

  学校教导主任王老师听完记者的来意,说家长反映的情况与实际情况有点出入。这次望春那边有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转为公办,是有三个老师转到他们学校了,但其中仅有一个老师没有教师资格证。

  “那个老师其实刚工作不久,所以我们给她一年的时间,让她取得教师资格证。”王老师说,教师资格证并不是十分难考的一个证书,之前他们学校的老师都有这种资格证。

  据记者了解,现在公办学校要求所有老师都必须具备教师资格证,但教育部门对民办学校并没有这种强制要求。记者从《宁波市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管理若干规定》中找到了这样的条文:办学两年后,75%以上的老师应该具有教师资格证书。

  能读上书更想读好书

  在阳明学校门口,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学生家长。提起孩子、学校和教育,家长们似乎都有说不完的话。

  江西来的王慧琴到宁波快10年了,一直在高桥附近的工厂里做工。这10年间,她的丈夫和孩子先后也来到宁波,定居下来。自从四年前,女儿读小学开始,如何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就成了她最大的烦恼。

  “今年四五月份,我就四处托人,想在这学期让女儿进公办学校读书。学校找了好几所,人托了好几个,但最终还是没办成。”对于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她历来就很关注。

  “孩子一定要读好书才会有出息,要是将来没文化、没知识,又会走我们的老路。所以我们家长再苦再累,也要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只是现在实在没办法。”在王慧琴的眼中,让女儿进公办学校读书,无疑是她一直要努力的目标。

  河南人李建平心中也有同样的想法:“不是我们对民工子女学校有偏见,实事求是地说,确实跟公办学校有差距。现在有很多外来工的孩子进了公办学校,除了家长要符合各种条件外,还要去留名额、托关系。”他说,这回家长中流传学校教师资格证这事,其实是反映出家长们对孩子读书问题的重视,像他们这样外来找工的,也不再如以前那样,孩子只要有个书读,就什么也不管了。

  新闻背景

  在九年之前,也就是2000年,当时宁波全大市统计下来,仅有1.9万余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需要在宁波接受义务教育,仅占宁波义务教育段学生总数的5%以下。然而根据今年春季最新的统计数据,这个人数猛增了10倍还多,达到惊人的22.4万多人,已然占据全市义务教育段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需接纳人数位居全省各地市第一。

  “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这些孩子的政策是,以公办学校接纳为主,宁波在这方面是走在全国前列的。”昨天下午,宁波市教育局政策法规处黄明杰副处长对记者说。黄明杰是社会力量办学方面的专家。

  他说:“可能有很多市民至今仍不了解情况,认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基本上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也就是所谓的民工子女学校,其实,根据今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这22.4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已经有67.4%,也就是15.1万人在公办学校读书。像海曙区,目前已经没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原有的都已经转变为公办学校。”

  尽管如此,目前仍有三分之一,约7.3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民办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就读。黄明杰说,要解决好外来人员子女的公办学校就学问题,政府部门会继续努力。(记者 朱尉)

  相关新闻

  溪口一企业推出“开学假”

  本报讯 昨天是各个学校开学报到的日子。在宁波丰元箱包有限公司打工的、来自安徽阜阳的刘女士,当天要陪同8岁的儿子去奉化溪口崎山小学一年级新生报到,由于离家和上班的企业较远,按最快时间计算,等她办完各种手续,赶回企业上班肯定会迟到。可刘女士昨天却不紧不慢陪着儿子,原来,在她的企业,可以享受企业给予的特殊假期——“开学假”,而且是个带薪的假日。

  “我们企业外来女工比较多,拖儿带女来到异乡打工不容易,给这些职工每年放两次‘开学假’是我们公司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已经实行快四年了。”宁波丰元箱包有限公司是奉化溪口镇的一家外贸私营企业。说起“开学假”,想出这一创新点子的企业负责人陈巧萍说,这主要源于4年前的一件事,让她决定给员工放这一特殊假。

  “那年的开学当天,厂里正急着赶做客户订单的样品。技术科有位外来职工的小孩正逢上小学一年级,由于孩子是第一次上学,这位员工便请假带孩子去报名。因为手续不齐全,折腾半天才办完,心绪也被搅乱了。为了赶样品的时间,又匆匆赶到企业,但工作已经分心,造成打样的产品出了差错,在客户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陈巧萍对此事也进行了反思,她说:“想到自己的孩子上学那时,也是手忙脚乱的,时间挺紧张的。将心比心,要想职工为厂里奉献,你就得设身处地为他们多着想,多关爱他们。”

  宁波晚报记者 王景波 通讯员 卓建青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