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这两天,从34省道经过的司机们在路过江口立交桥时,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那个每天都早出晚归守候在立交桥边,一心揪驾驶员违章错误的“胖子交警”,再也没有出现在司机们的视野中。
奉化交警大队江口中队的普通民警李益波,在江口立交桥边风雨烈日守候了8年多后,8月29日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在家中离世,终年37岁。“胖子交警”是过往司机们送给他的绰号。
李益波走后,网民在奉化论坛上发帖《愿天堂没有车来车往,送送“胖子交警”》、《好交警去世了》自发祭奠他。8月30日,在李益波的追悼会上,1500多名群众赶来,就连被他处罚过的驾驶员也想去拜祭他。
一个和“人情社会”格格不入的普通交警,到底有什么让人们牢牢记住了他?李益波曾用一句话概括了答案,“到最后他们肯定知道我是为了他们好!”
甬临线中巴司机几乎都被他罚过
李益波魁梧的身躯曾经是甬临线上的中巴车司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身影。因为经过的车辆,凡是有一点点违法交通法规行为,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开车抽烟、没系安全带、稍稍超载、稍稍超高……甬临线上的中巴司机们几乎没有不被他罚过。司机们不知道他的姓名,看他身材魁梧,给他起了一个绰号“胖子交警”。
曾有一段时间奉化到宁波的中巴车超载超员严重,李益波每查到一辆超载的中巴车,就把客车上面的小板凳没收个精光。那段时间江口中队的车库里,密密麻麻堆积了一屋子的小板凳。这些小板凳可是超载车辆的额外利润来源,因此而恨他的人不少。
宁海中巴车承包人潘根娣曾前前后后被李益波罚过10多次,有一次她还找到了李益波在警校的老师说情,但被李益波委婉地拒绝。“多加一个小板凳,就能多赚20元~25元,当时被他罚时,真的很不理解他。”潘根娣说,后来,他给我算了一笔账,超载一个人赚20元,被交警查一次罚款至少200元,还要扣2分,而且以后你每次超载遇到交警都会心慌意乱想跑,万一出个事故,就不是几百元罚款能解决的。“他的道理讲得明白,我能听进去,后来我的车没有再超载过。”
因为李益波严格执法,超载的中巴车只要看到李益波站在江口立交桥边,便规矩起来。有的司机为了不见他,甚至愿意绕道而行。李益波“不近人情”的处罚,让他生前挨过过不少骂,然而他去世后,终究是惋惜的多。
“从他走的那天,没有人在乎他的名字,只知道在江口,有这么一个‘胖子警察’。或许许多人都不知道你的名字,今天特意拿出你开的罚单,心头真的不是滋味。”网友“鸡丁”发帖说。
李益波出殡第二天,潘根娣知道后,还专程从宁海赶到奉化想拜祭他,“虽然他罚过我,但我觉得他这个人值得敬佩。”
发小的罚单他也照开不误
开了这么多罚单,还有司机敬佩他,是因为李益波执法是出了名的“六亲不认”。
邬贤杰和李益波是从小到大的好朋友,两人的友谊从光屁股时代就开始了。“我跟他是发小,小时候还一起上过学,但他也照样罚我。有一次我没系保险带,他啪一个敬礼把我拦下了,检查证件罚款,一样不少,我当时很不高兴,好你个李益波,从小玩到大的发小,你也罚?”邬贤杰回忆说,“被罚时心里特别怪他,但下班后,他打了电话给我,说讲情面不是在帮我,是在害我,如果出点小意外,不系保险带多危险,会出更大的纰漏,如果我没钱,罚款我给你交!”
这样的电话李益波不止打过一次。3年前,李益波的一个跑外贸的女同学因为违章被交警拦了下来,当时李益波就在现场,他没有上去跟同事讲被罚的是他同学。但那天下班后,他从其他同学那里打听到了被罚的女同学的电话,给对方打了一个电话。女同学没怪他,说他人不错。
不止同学,对亲友李益波也一概不留情面,有些人发现李益波很难说情,于是找到他父母,结果还是一样。因为这个原因,李益波每次和老婆回家,都是悄悄地回去,吃一顿饭,又匆匆地出来。
李益波老家奉化西坞李师村的村支书徐开龙和李益波相识已经10余年,“他是在单位纠违纠得太厉害了,认识的人说他不近人情,这些声音都传到了他父母亲的耳朵里,老人压力很大。”徐开龙说,除了过年、清明,李益波基本上都不大回家,他不敢回家,怕的是无法跟父母交代,其实,他的心理背负着很大的压力。
常常开了罚单帮人交罚款
这样的“铁面交警”谁也想不到,他还有柔情的一面。
时任江口交警中队指导员的李东波曾经收到过一封信,是一名安徽驾驶员寄来的,信里夹了50块钱。
这名驾驶员在信中写道,因为他交通违法,“胖子交警”罚了他50元钱,当时他非常不情愿,便和李益波争执起来,最后李益波对他讲,“你的违法一定要处理,如果你不愿意罚款,钱我可以帮你代缴。”随后便将他放行了。他总以为“胖子交警”是做个顺水人情而已,但令他惊异的是,半个月后他真的收到了一张50元的罚款单发票。驾驶员说他错了,一定要补上这50元罚款并谢谢“胖子交警”。
后来李东波和李益波说起这件事,李益波讲得很朴实,“50元罚款对他们这些普通打工者来说,可能很重要,但不罚又不足以教育他们,所以我代缴了。这不是什么大事,可对他来讲可能会记住一辈子!”
其实很多时候,看似不近人情的李益波是一个纯粹的好人。今年台风“莫拉克”来临后,奉化萧王庙街道成了重灾区。一场暴雨后,肖桥头村村主任陈启均接到了李益波的一个电话。
“电话里他跟我说,说让我带几个人去河边帮忙抬车”,那时河水已一米多深,到处白茫茫一片,陈启均正纳闷,发现一辆轿车正摇摇晃晃挂在河岸上保持着短暂的平衡,车内一男一女吓得不敢动,怕稍一动车就滑入湍急的河水中,这时,全身湿透的李益波竟然双手紧紧抓着车的后保险杠,不顾被大水冲走的危险,在洪水中整整站了半个小时。
16年记下七八十本工作笔记
在16年的警察生涯里,李益波养成了一个习惯,他把自己每天的工作内容用笔记本记下来,16年来记录了七八十本。
昨天在他家里,记者翻开了他其中的一本笔记,“8月5日,晴,今天纠违45起、5件教育,晚上设卡加班;8月6日,今日值班、巡逻34线(记者注:34省道);8月7日,阴,上午巡34线,纠违20起,下午开会;8月8日,34线巡逻,纠违36起,查获无证驾驶,晚上加班;8月9日……”从1993年参加工作至今,他每天记述了自己的工作历程,在这些工作历程中,除了加班、加点、值班,竟然找不出“休息”两字。
8月29日,李益波去世前的半个小时,他还给江口中队的中队长徐康打了一个电话,商量第二天的的酒后驾驶专项整治行动安排。
“没想到,他挂了我的电话没半个小时就走了。”徐康说,墙上的每月工作评比表,李益波每个月拿的都是优秀。“去年他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11224起,暂扣各类违法车辆385辆次,这个数字几乎是其他民警的3倍。我们大队每个月的交通管理通报,李益波肯定拿第一,区别就在于与第二名的差距有多大!”
李益波的妻子邬南儿说,其实李益波的身体不像平时看上去那么好,四五年前,医生就查出他的心脏有问题。在奉化人民医院上班的她,多次催丈夫到医院检查,但都因为丈夫的工作耽误了。“这个病要多休息,我也劝过益波换个岗位,但他说能干这个工作已经心满意足。”
这段时间查酒后,李益波一直说他“很累,腰酸背痛,胸闷得慌”,有时他睡到半夜会因为腿抽筋疼醒,“我帮他按摩,发现他的腿抽筋抽得很硬”。
“走得那天晚上,他给家里打完电话,又跟单位领导商量完工作的事情,就把身上的警服脱下来扔给我,第一粒扣子掉了,让我补补,没想到,他进浴室没五分钟,砰的一声,我跑进一看,水龙头开着,他已经倒在浴缸里了。”
“我想把他拖出来,但他太重了,我真的拖不动,我拼命地给他做胸外按摩、人工呼吸……但怎么都唤不醒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