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我就到市区的一些公办敬老院去登记,希望能进敬老院生活,可三年过去了,一直没等到床位。前几天,从报纸上看到,江东新办了一家敬老院,可上门一问,又没床位了,还是让登记等候消息。嗨,不知道要等到哪天啊?”昨天,家住江东的七旬退休老人叶老伯打进本报87777777新闻热线感叹道。
故事 叶老伯盼进敬老院
叶老伯今年70岁,退休在家已经10年了,说起自己几年来找敬老院的经历,只有一声叹息。四年前,叶老伯老伴去世,由于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家里就剩下他一人。尽管偶尔有一些亲朋好友来看望他,但生活中总觉得孤寂。2006年的时候,在子女提议下,叶老伯就有了到敬老院去生活的念头。他说,比起独居的寂寞,他更喜欢敬老院里人多热闹,大家一起聊聊天,做做运动。
之后,叶老伯对市区里多家养老机构进行了考察,看中了位于江东的公办养老机构——颐乐园,因为那里不但环境好,而且离家近,亲朋好友来探望也比较方便。可一上门,工作人员就抱歉地对他说:“床位已满,你要等一等了。先登个记,等有空位时就通知你。”可等了三年,老人还是没有等到空床位。期间去问过几次,工作人员很客气地告诉他,在他前面还排着好几百号人呢。
上月底,叶老伯从晚报上看到,江东百宁街新办了一家公办敬老院,赶去一看,环境不错,设施也先进,而且里面还有定点的医疗机构。“总以为刚开办不久,这下会有空床位了吧。”可一问,带给叶老伯的还是“遗憾”。敬老院工作人员告诉他,第一批50个床位已经登记满了,需要等一等。叶老伯问,等多久?对方说,等有空位时就会通知你的。叶老伯只好悻悻而回,他心里很清楚,这一等,还不知道要等多久!
调查 报名电话每天数十个
昨天,记者来到还在试营业中的江东嘉和颐养院。
“院内最多可容纳养老床位和残疾人集中托养床位284张,但试营业只推出了50张床,早已经满了。”院长董雅琴对记者说,嘉和颐养院是江东区第一家公办民管的福利养老机构,由江东区政府、市福利彩票基金和东胜街道共同集资1300万元兴建,由于规模大、设施全,在年初筹办时,就引起老人们关注,还没开业,就有上百名老人和家属来登记报名了。
“试营业以来,我们每天接到数十个报名电话。”董院长说,对叶老伯的心情十分理解,但目前床位确实紧张,除了考虑报名时间先后外,还得让一些有急需的孤寡困难老人优先入院。
分析 公办敬老院为何吃香
昨天,记者在嘉和颐养院遇到了正在这里指导工作的原省政协委员、宁波市社会福利中心主任刘曙亮,他是我市这方面的专家。
“目前进公办敬老院确实有点难。”刘曙亮坦言,现在在公办敬老院外排队的老人要比住在里面的老人多得多,一等等上两三年的,大有人在。
现在,宁波也有不少民办的福利院出现,为什么老人都看好公办养老机构呢?刘曙亮说原因很简单,公办养老机构场地大,服务好,价格低,已日渐成为老龄化社会中的“稀缺资源”。
既然是“稀缺资源”,想获得它,就难免会走后门,会出现分配不公的问题。“应该通过评估,让最需要的市民优先使用养老资源。”记者在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针对这一现象,上海已经在推广‘照料评估体系’,并用公式给老人们‘打分’,按照申请先后次序和困难程度合理调配养老资源。”刘曙亮认为,入园前,对老人的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很有必要。
据介绍,上海的老人“照料评估体系”是,用生活自理能力、认知能力、情感行为、视觉能力等四大主要参数和社会生活环境、重大疾病等两大背景参数,对老人进行“打分”,优先满足评估结果为“重度”的老人的需求。同时,根据老人的评估等级,向每个等级的老人提供不同内容的服务,如居家养老服务等。
【老年社会】
生命在延长,老年人口在增加。市民政部门调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市人口已进入老龄化阶段,且发展速度较快。2006年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84.0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93%,其中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达11.57万人。据预测,至2010年,我市老年人口将突破100万。
目前,我市共设机构养老床位1.6万张,根据我市“十一五”规划,至2010年,我市养老床位须达到每百位老人3张,总量约需3万张,每年需增加4000多张,任务相当艰巨。
又据调查,在我市老年人中,目前有意愿进机构养老的占老人总数的5%;在生活不能自理情况下有意愿进机构养老的占老人总数的19.8%,约需床位5万张,与现实差距较大。
【网民说事】
网友“您也会老”:现在是“敬老不足,顾幼过度”,新社区规划时,幼儿园不会少的,可那个社区里配套了敬老院?从来没听到过。这难道不是问题?往往年轻时,我们不会考虑也没有时间想养老问题。
网友“xyz”:民营企业抢着建医院、造学校,但造敬老院却很少。因为建医院、学校有很大的经济回报,而老人口袋里没钱,建敬老院只有社会效益,两者一比,没有傻瓜愿意白花钱。
网友“边走边说”:公办福利院难进,没关系靠边站。还是提醒一下,不能让公办的敬老院成了权钱交易的地方,有关部门也应该管一管!
宁波晚报记者 王景波 实习生 徐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