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一位伟人融入了一座城市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9-09-04 12:39:39

  在深圳仙湖植物园小平同志种下的高山榕前,本报记者在采访曾陪同小平同志植树的仙湖植物园原主任陈覃清。

  8月27日至29日,记者在深圳采访。采访什么呢,面对这座高楼林立的城市,真有老虎吃天的感觉,最后,采取了一滴水里看世界的方法——探寻深圳知名地标。不管是在有“广东第一村”之称的南岭村,还是在邓小平曾去种树的深圳仙湖植物园、曾经的深圳第一高楼国贸大厦,记者都深深地感受到了深圳人对小平同志的谢意和怀念,接受采访的人基本上都会提到他。

  深圳市龙岗区南岭村有村民800人,别看村子不大,名气可大了,到村里参观过的副部级及以上的领导不下200个,村子30年来还创下了20多项全国第一。

  在南岭村的村史陈列室里,记者看到一幅老照片,照片上是一群向前奔跑者的背影,下面有这样一行小字:1956年到1957年,全村逃往香港的人数500多人,仅1977年5月6日一天,全村逃港者200多人。

  很好奇,怎么会有这么多人一起逃?陈列室的讲解员告诉记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因为深圳和香港生活条件差距大,经常有人逃往香港,到了70年代末,偷渡从个人行动演变为全村集体外逃,因为人多了,边防部队就管不过来了,逃出的几率就增大。南岭村1977年的这次大出逃,村里的老书记张伟基赶到海边,对人群大声喊道,“南岭村的都跟我回去!”但是,黑压压的人群没有人理他,有偷渡者回答:“死了以后,骨灰都不要吹回这边来!”

  “后来,这些人回来了吧?”记者迫不及待地问。

  很快,讲解员下面的讲解揭开了谜底:1977年11月,邓小平视察广东,广东省主要领导把逃港的事说给了他听。邓小平沉默了好一会儿,说了两句话:“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此事不是部队能够管得了的。”后来,邓小平实施的经济改革终于让人们明白了他的话。在深圳的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南岭村迅速发展起来了,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之后,村里进入跨越式发展期,去年人均收入达15万元。

  “只要是村里的村民,都可以从村里分红,一些逃到香港的人找到村委会,想恢复村民待遇,但已经不可能了。现在,虽然没有本地户口,当年逃到香港的人大部分都回来生活了,因为他们的老宅还在,他们在村里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讲解员说了一些题外话,她是村里土生土长的人,对村里的情况很了解。

  深圳仙湖植物园,有一棵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时种下的高山榕。接待记者的是1992年时任仙湖植物园主任的陈覃清老人。他特意带着我沿着当年小平走过的路走了一遍,边走边介绍。在讲到发财树和光棍树时,异常幽默。

  “小平同志看到了玉树,站在一旁的我马上介绍,玉树又叫发财树,小平同志说,这么好听的名字,我们都来摸一下,都发财。小平同志全家人,都摸了一下发财树……”

  “小平看见了一棵光棍树,我为了讲得更形象,就开了一句玩笑,说这是50年还没有娶老婆的树,叫光棍树。小平同志听了很好奇,仔细看了又看……”

  在深圳,不管是位于深南大道上的小平画像前还是位于莲花山公园的小平雕像前,记者都会看到很多人在留影,他们大多是外地游客。

  在深圳国贸大厦,上面的旋转餐厅是小平南方视察时发表谈话的地方,人们亲切地将其中一间称为“邓公厅”,他在这里的谈话成了中国进入第二次改革开放高潮的强大动力。出租车司机说,1992年时,旋转餐厅用餐需提前一周预约。

  深圳同行告诉记者,深圳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感情特别深,今年3月,102名市政协委员联名提出设立“深圳改革感恩日”,以纪念我国的改革开放,建议使用的日子就是2月19日,这天正好是一代伟人邓小平逝世的日子。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离开深圳时,在出租车上,记者听到的歌竟然是《春天的故事》。一位伟人,已经深深地融入了这座城市。

  宁波晚报记者 杨静雅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