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慈溪
辛勤劳动成为镇里首个万元户
稿源: 东南商报  | 2009-09-06 23:01:05

  中国宁波网讯 前几天,64岁的杨重庆刚从北京探亲回来。他几乎每年都要“进京”两三次,或出差或探亲。北京对他而言,就像半个家。杨重庆的手头有一大摞他和天安门的合影,这些照片记载着杨重庆的大半生。

  梦想“有房、有田”

  杨重庆的老家在慈溪龙山。父亲去世后,母亲跟着在火柴厂工作的姐姐搬到宁波居住,只留下杨重庆一人独自在农村生活。

  一间30平方米的草房是杨重庆的全部家当。读到小学五年级辍学后,15岁的杨重庆到田头干活,过起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1966年,19岁的杨重庆当上了村干部——团支书、民兵连长。上世纪60年代末,杨重庆成了拖拉机驾驶员,每个月能拿到24元的固定工资。

  1966年,杨重庆第一次到首都北京。穿着的确良军装,站在天安门广场前,杨重庆心潮澎湃:我一定要好好干,争取早日过上“有房、有田、有鸡有鸭”的生活。

  初次创业没抓住市场

  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杨重庆当上了村支书,肩上的担子更加重了,而家里的生活也渐渐好转,原先的草房翻新成3间面积在120平方米左右的平房。没过多久,又盖起了两层楼房,而妻子也给杨重庆添了一双儿女。

  杨重庆说,当时全国各地刚兴起使用煤气,他们特地请上海师傅教村民生产煤气警报器,还拿到了鉴定书。但因为售价高,而且当时用煤气的人还不多,这次创业没能成功。

  1979年1月,杨重庆带着家人来到北京。看着一双乖巧的儿女,杨重庆更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希望能凭自己的努力,给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

  镇里首个“万元户”

  14英寸的牡丹牌彩色电视机、乘风牌电风扇、红灯牌收音机、飞人牌缝纫机……家用“四大件”让杨重庆一家在村里风光无限,甚至还吸引《浙江日报》的摄影记者。他给杨重庆一家拍了照片,如今这张照片已被摆进了博物馆。“当时我家是整个龙山镇第一家万元户。”杨重庆说。

  上世纪80年代初,杨重庆瞄准商机,发动全家人,还雇佣了两三名工人,生产三翻领和拉毛领针织衫。“当时政策还不是很开放,雇佣工人不能超过3个。”为了赶货,几个人只好没日没夜地赶工。

  杨重庆说,由于抢占先机,生意一直不错,还在宁波东渡路拥有固定摊位,吸引了大批顾客。但一次被骗经历让杨重庆放弃了蒸蒸日上的生意。

  享受天伦之乐

  结束生意后,杨重庆又当了几年村支书。

  2000年,54岁的杨重庆到江东一家派出所做保安。不过,这份工作对于他来说,更多是用来打发时间,因为他的一对儿女都有稳定的工作,全家人无需为生活担忧。

  杨重庆说,他的姐姐跟着在部队的姐夫去了北京生活,也正因为这样,所以他们全家几乎每年都要去北京探亲。

  2005年9月,杨重庆带着全家人再次去北京探望姐姐。在离开北京之前,家人帮他在天安门前拍了一张照片,这也是杨重庆最新一张在天安门前的留影。“现在我的外孙女都已经17岁了,是该享清福的时候了。”

东南商报记者 石承承

【编辑:范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