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镇海
高素质劳动者的成长“助推器”
稿源: 镇海新闻网  | 2009-09-08 09:13:45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石化、机电产业基地,做大做强临港工业,离不开大批高技能人才和成千上万高素质的劳动者。

  在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正在转移,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型农民,农民的整体素质和劳动技能水平有待提高。

  人才靠技能,技能靠教育,面向工农业生产一线的人才靠的是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记者的寻访就从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开始。

  刚刚开学不久的校门口,进进出出的是青春洋溢的笑脸,“热烈祝贺我校陈科杰同学荣获全国技能大赛二等奖”的大红标语十分醒目。

  就是这位06大通班的陈科杰,在100多天的训练中,与指导老师伊水涌一起起早摸黑,备战数控技能大赛,过关斩将,先后拿下市、省比赛,代表宁波市参加6月底举行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举夺下中职学生组数控车工二等奖。前来表彰的副区长翁雪莲说:“这是我区职业教育的一件喜事,是我区教育系统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区教育事业的一次突破。”

  成绩的背后,是我区职业教育的超常规发展和巨大的投入。镇海职业教育,起源于1980年8月建立的城关二中,后与镇海教师进修学校合并建立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2000年区政府打破原有职业教育办学格局,实施“四中心”一体化办学,把原镇海电大工作站、成人教育中心、自考教育中心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合并成一个整体。一年一个大台阶,2001年学校即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2年区政府投资1亿多元人民币,港胞包景表先生出资一百万美元助建庄市新校区。

  运行3年后,职教中心形成了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等全日制教育和成人教育并举,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相结合,中等职业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相衔接的办学新格局。

  2006年12月召开全区职教工作会议,将职业教育纳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三年来,区政府先后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职教中心增添设备,使我区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跃居省、市前列。

  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积极构建服务型职业教育体系,职教中心一方面根据港口经济发展调整专业,其中机电专业被评定为省示范专业。另一方面,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不仅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文明礼仪好、沟通能力强。

  办学以来,职教中心共向社会输送职高毕业生9341人,电大毕业生4407人,自考毕业生2158人,成人培训累计达86789人次,并涌现出省新长征突击手、省技术能手、宁波市首席工人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

  如果说我区职业教育是一枝独秀,那成人教育就是遍地开花。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伴随着上世纪80年代农村经济改革和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农民学校,是实施农村成人教育的主力军。在办学上,注重集区域成人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社区教育为一体的“超市式”模式运作,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民致富的重要载体。

  庄市成校的“庄市人文讲堂”就是成校办学中的一个亮点。去年底以来,先后邀请来自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宁波大学等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举办讲座,走出了“百姓点单、专家讲课、政府买单、社会受益”的新路子,人文讲堂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影响不断扩大。杨昌杰校长说:“截止今年4月,举办讲座40多次,听众超过4000多人,市民的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到目前,我区共有镇(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5所,区级社区学院1所。2005年,先后建立的5个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挂牌在成校,仅仅4年,我区就跻身省首批社区教育实验区,社区教育覆盖全区各村、社区。

  成校教育的效果逐渐显现,仅就今年而言,全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目标就在3万人以上,社会化职业培训和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分别达到6000人次以上。

  职教成教的大发展,打破了我区教育历史上形成的义务教育、普高教育强,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弱的“纺锤形”旧格局,各级各类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逐步协调。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