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舞剧会这么好看!”9月1日晚,由宁波市歌舞团创排的大型原创民俗风情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在上海大剧院首演,坐在记者身边的两位观众在演出结束后互相这样感叹。
宁波市歌舞团团长邹建红告诉记者,根据宁波民俗创排的《十里红妆·女儿梦》自今年3月首演以来,已经在宁波、杭州等地演出50多场,演出收
入超过120万元。此番来上海是《十里红妆·女儿梦》跨省演出的第一站,明年2月将献演国家大剧院,之后还将在天津、济南、南京等地演出。台湾、香港等地的演出商也纷纷发来了邀请函。另外,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已入选今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介绍到这儿,邹建红感慨道:“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百余人的演出团体,如果没有文化体制改革,如果没有宁波市政府相关的政策经费扶持,这样的事儿是想也不敢想的。”
造船出海,培育市场主体
2003年6月,宁波市被列为浙江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宁波市属的歌舞团、甬剧团和越剧团等3个国有文艺院团被列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在推进文艺院团改革过程中,宁波市没有采取一刀切,马上把院团转为企业,而是从实际出发,坚持分类指导,实行“一团一策”,积极稳妥地推进院团体制改革。对歌舞团,宁波市创造性地采取了“造船出海”模式,先组建成立了股份制的宁波市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投融资方式,除政府投入外,还吸收企业员工持股,社会股参与,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经营管理,政府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继续加以扶持和推动发展。
歌舞团公司成立后,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保障职工基本权益的前提下,对内部人事、分配等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一是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把原歌舞团44名事业编制人员身份保留起来,既解决“老职工”的后顾之忧,又节约了全部转企改制后近千万元的改革成本。二是推行全员聘任制,采取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钟点工以及外聘专家等多种聘用方式,完全打破身份管理。三是实行评聘分离的分配制度,彻底打破事业单位的工资结构,实行减少基础工资,放大效益工资的办法,管理者的收入与公司效益挂钩,演员的待遇与演出业务水平、演出场次结合。四是妥善安置富余人员,对不能胜任原岗位的演职员,转岗为服装、化妆管理、艺术培训或舞美制作;对虽然已不适合在舞台上演出但又具备个人特长的员工,选派到专业高校进修深造,培养回来后公司支持其独立创业,成立个人公司,剧团有演出业务优先考虑合作。邹建红说:“通过这些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方式,使原改革的阻力变成了动力,全公司110位演职员同舟共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发展成为共识。”
借梯登高,强化政策保障
在推进歌舞团改革过程中,宁波市委、市政府始终以一种积极、宽容的姿态来支持和推动改革。在经费划拨上,政府对改革后歌舞团实行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的管理办法,变人头经费为项目经费,坚持每年度拨给市歌舞团项目经费110万元,并按8%比例逐年递增,到2008年政府划拨的项目经费已达到235万元。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王水维介绍说,改革后,政府改变以往直接投入方式,采取购买公益性演出服务、支持重点剧(节)目创作、减免税收、“零租金”提供固定演出场所等方式支持歌舞团公司的发展。六年来,政府向歌舞团支付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音乐舞蹈史诗《跨越》等剧目采购经费上千万元,为公司减免税收357万元。
此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采取以奖代拨、内部分红等手段,激发了歌舞团公司内部积极性。2006年底公司首次进行分红,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在给歌舞团进行通报嘉奖的同时,还将政府出资盈利分红部分,以奖励一辆大客车的形式返还给公司。在市委市政府政策的强有力支持和保障下,宁波市歌舞团全体演职员工借梯登高,努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并主动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文化下乡、拥军慰问、抗震救灾义演、对外文化交流、关爱进城务工人员等公益性演出活动。2008年5月16日的抗震救灾义演活动就为四川灾区募集了734.76万元捐款,公司还向受灾最严重的四川茂县歌舞团捐款15万元人民币。今年,在全球遭遇金融危机情况下,公司主动创排了一大批鼓舞人心的节目到企业慰问演出,鼓舞了企业员工士气。
打造品牌,壮大自身实力
面对当前演出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宁波市歌舞团公司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坚持“质量至上,品牌为魂”,主动适应市场需求,转变经营理念,创新经营模式。一是面向市场创作演出,做到“你点我演”,市场需要什么就创作什么、演什么,把产业链从政府活动延伸到各大企业及乡镇的节庆活动,真正使观众享受到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六年来,他们成功策划演出了五届中国宁波国际服装节、三届中国国际沙雕节开幕招待会、第99届广交会开幕式、上海江南造船厂建厂170周年,以及中国海洋文化节祭海仪式等大型文艺晚会,树立了良好的品牌。二是转变经营模式,针对自身人数少、规模小的实际,在盘活自身的人力和财力资源基础上,着眼盘活全市的艺术资源和全省、全国的创作演出资源,实现了从“养人”到“养事”的转变。六年来,公司独立策划组织的演出与上海歌舞团、东方歌舞团、中央歌剧舞剧院、江苏省歌舞剧院、浙江省歌舞剧院、浙江省曲艺杂技总团等国内知名艺术院团建立了有效的演出合作,实现人才资源上的优势互补。三是以精品打造品牌。六年来,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为精品剧目创作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公司成功创排了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音乐舞蹈史诗《跨越》、世界宁波人大会《乡音乡情》、99届广交会开幕式《阿拉宁波》等剧目。特别是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兼容思想性和艺术性,以其强大的演出阵容,亲切的江南民俗,唯美的舞台布景,震撼的音响效果,精致的婚嫁器具,以及美仑美奂的灯光效果,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喝彩和惊叹。目前,公司每年演出120场左右,演出收入以年百万速度递增,2007、2008连续两年超过1500万元,演出市场遍布上海、广州、长春、郑州、深圳及浙江全省各地,职工年人均收入达到6.5万元,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回顾六年走过的改革发展历程,邹建红最大的体会就是“文化体制必须要改革”,他说“正是得益于宁波市委市政府因地制宜,采取‘一团一策’、‘造船出海’这种方式量身定做,组建歌舞团公司,推进文艺院团改革,我们才能在宁波乃至浙江省、长三角抢占发展先机,赢得先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