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晚会上表演《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记者 刘波 摄
中国宁波网讯 昨晚,我市举行第二十五个教师节庆祝晚会。各级各类优秀教师、赴地震灾区青川支教的教师群体和余姚市梁弄镇初级中学原校长徐立科,都成为主要的讴歌对象。
视频节目《青川讲述》,动情地讲述了我市赴青川支教教师的心路历程,体现着全市教育系统对地震灾区孩子和教育的深情大爱;由宁波中学师生自导自演的校园剧《老师-妈妈》,演绎了宁波新疆班教师对学生胜似妈妈的爱;“师魂永存”——介绍徐立科先进事迹的特别节目,诠释了当代教师“爱与责任”的师魂真谛;成功闯入2009年中国红歌会比赛三强的宁波外事学校教师蔡飞,则以一曲充满亲情的《那就是我》的赞歌,表达着一颗颗感恩的心。
昨晚,我市一大批先进典型受表彰。全市教育系统有3个集体、115名个人,分别获得了市级以上先进荣誉,其中宁波外事学校、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余姚市东风小学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象山中学俞烔志、余姚市实验学校余如玉,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宁海县高级职业技术中心学校袁哲海等7名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或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江北区慈城中心小学陈忠英等12名教师,获省首届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称号;宁波市东方幼儿园唐静亚等10名教师,获第二届“市十佳青年师德楷模”。
另外,海曙区人大常委会汪则康、江东区人事局刘骏、江北工业区管委会朱权君等16人获得浙江省第二十届“绿叶”奖。
师恩难忘 15年后再谢班主任
本报讯(记者 陈爱红)当年的翩翩少年变成了沉稳干练的中年人,当年慈母般的班主任如今两鬓斑白。昨天下午,在彩虹新村15幢三楼退休教师吴一萍的家中,20年前的两位学生用一束香水百合表达对老师的深深敬意。
1989年,房先生是鄞县中学高一四班学生,吴一萍是这个班的班主任。1991年,房先生被保送到西安交通大学,寒暑假时房先生还回母校看望过吴一萍老师。大学毕业后,房先生忙于工作,没有机会回母校看望老师。
今年,房先生终于有时间来寻找老师了,但是老师已经搬离了学校宿舍,过去的电话号码也变成了空号。给当年的同学打电话寻找老师未果后,9月9日,房先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网上搜寻“吴一萍”,找到一篇关于吴一萍老师的报道——本报6月28日头版报道《天安门前老照片记录民生变化》。房先生赶紧与本报记者取得联系,根据记者提供的电话,他终于联系上了吴一萍老师。
昨天下午,房先生和同学王先生一起来到吴一萍老师的家里。他们特意买了一束香水百合,淡淡的香,洁白的花瓣,是老师最好的写照。
“我还记得您给我煮的一碗面条,老师您还记得吗?”王先生沉浸在回忆中,“那是高一上学期期末,我发高烧,打完吊针后在寝室里昏睡了半天,傍晚时分醒来,您在床边的桌子上放了一碗面条……”
“是吗,这件事情还真记不得了。”吴一萍老师笑了,“我记得你的英语和语文给你的成绩拖了后退,我记得他(房先生)是最自觉的孩子。”
“我那时成绩虽然好,但是人有点孤僻。”房先生说,“老师不仅教书,还育人,那些做人的道理,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受益很多。”
时光流逝,20年有无数难忘的记忆,他们最难忘的还是师恩。
江东实验小学给教师布置“作业”
本报讯(记者 毛信意 通讯员 蔡忠明)从这个学期开始,江东实验小学的陈舒恩老师,每天有了一份“作业”——填写学校发的《教师专业成长册》。她告诉记者:“这本专业手册,可以记载自己专业成长的轨迹和收获。在这3年里,我可以看到自己成长的每一个脚步,体验作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与陈舒恩老师一样,江东实验小学的86位教师,都拿到了这本崭新的专业成长册,用来记录自己未来三年的专业成长。这本成长手册分为“教师专业成长三年规划”、“公开课教案”、“听课记录表”、“教育教学研究”、“感悟与收获”、“师徒结对记录”、“校本研训记录本”和“荣誉栏”等8个栏目。除这8个固定栏目之外,学校还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研究需要,开辟具有个性特色的专题栏目。
据该校师训部门的一位负责人介绍,制定这本手册,目的在于帮助老师们在明确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把平时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的资料不断积累起来。
东南商报记者 毛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