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宁职院开放办学教学成果获国家高教一等奖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9-09-12 07:40:48

  ■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达99%,企业对学生的满意率在95%以上

  ■教育专家表示,学院服务发展经验对浙江省和全国高职教育都具有引领性作用

  中国宁波网讯 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近日揭晓,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海天集团共同申报的“搭建教学育人就业开放平台”办学成果荣获一等奖。这是宁波市高等教育历史上首次获此殊荣,也是宁职院多年来坚持开放办学,创新“人才共育、就业共担、资源共享”的校企合作机制,坚持走服务发展道路所取得的成果。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学会会长朱传礼表示,宁职院扎根当地,服务社会,在现代高等教育制度方面进行了难能可贵的探索,这对浙江省和全国高职教育来说,都具有引领性作用。

  人才共育是服务发展的根本。该校从1999年建校之初就开始确立服务地方经济,满足企业、社会需要的办学思路。根据宁波产业结构特点和市场需求,先后开设了机电一体化、模具、市场营销、现代物流等专业。在工学结合、校企联合办学基础上,按照人才共育原则,强化与企业的合作,让“生产线进校园,专业入企业”,与企业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形态,强化学生实习实训的教育作用,打造“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课程体系开发”工程。此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的“海天模式”便是近年来探索办学育人新模式,改革传统教学方式的一次成功实践。此后,学院又与华丰、敏实、华建等企业共建专业,累计受益学生8000多人。

  就业共担是服务发展的关键。针对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宁职院通过校企联动,共同促进学生就业。采用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办法,每年使60%左右的学生在顶岗实习企业实现了预就业,同时采用“订单式”、“推荐式”、“代培式”等多种形式有效促进毕业生就业。如化工专业与多家知名跨国公司联合举办的化工“大安班”、“LG班”、“德泰班”、“科元班”等,学生经考核合格的,100%在订单企业就业。

  资源共享是服务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保障。目前,学院已同700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学生实习、实训、教学、科研合作关系。引入设备、厂房价值超过2000万元,同时聘请100多名工程师加盟学院。其中宁波开发区数字科技园以学院为载体,由宁波开发区、市信息产业局、中科院华建集团和宁职院等共同出资建立,集人才培养、产业培育、研究开发于一体,专业设置紧紧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建设计算机软件、动漫等与区域产业发展重点相配套的专业,课程建设以“工学结合建课程”为目标,多数课程由学院教师与企业技术工作人员共同开发,这样,社会各方资源在学院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学院也利用自身资源服务企业和社会,近三年,先后为宁波市培训了近3万名职工。

  坚持开放办学服务发展的道路,使学院办学质量不断提升。近些年来,毕业生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持有率超过90%,最近5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其中专业对口率达到71.61%,在本市就业比例在65%以上,企业对学生的满意率在95%以上。根据对5376名毕业生的抽样调查,总晋升率48.31%,其中有1419人晋升为技术骨干,占26.40%;712人晋升为中层管理人员,占13.24%;466人晋升为单位负责人,占8.67%。市场营销专业2002、2003届110名毕业生的平均年薪已超过7万元,艺术设计专业02届毕业生的平均年薪已超过6万。

  短评

  高职教育要打好“服务牌”

  全国现有高校2200多所,宁职院能在强手如云的情况下,摘得高教界最高奖项,这既是教育部对宁职院坚持开放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走服务发展道路的肯定,同时也说明,高职院校要赢得社会的关注和认可,关键在于能否培养高质量的高技能人才,服务于社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宁职院的经验可给我们两点启示:

  一要树立双赢互惠的服务理念,跳出教育办教育。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利用各方资源,特别是企业的设备、师资、场地等资源为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所用,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服务本领,根据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开设专业,利用学院师资力量,为企业培训职工,并源源不断地为企业输送大批优秀的应用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只有这样,高职教育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紧紧地扎根在经济土壤上,赢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要真正服务于学生就业、创业和成才。当前,宁波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大批高技能人才。这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只要高职院校能够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像宁职院那样,千方百计为学生就业、创业和成才创造条件,就一定会得到广大家长的欢迎和社会的认可,并能逐步转变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重学历轻技能、鄙薄职业教育的落后观念,使新的求学观、择业观和成才观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宁波日报记者何英杰 陈 敏 通讯员周 晨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