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为了什么?信念在哪里?何处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支撑一个城市发展的动力又是什么?
在宁波,一些美好的事情正在发生,并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感动着、改变着我们。
创新品牌着力推进理论宣传普及
自2007年2月市委举行首场“宁波论坛”报告会以来,到目前先后有12位国家部委领导、著名专家来我市讲课。“宁波论坛”已成为市委完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的重要形式,为各级领导干部提供了一个高层次、多视角、宽领域,启迪思维、深化思路、推动发展的学习交流平台。
我市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人民,近年来努力创新理念,创设品牌,运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短小精悍、以“微”见长的“微型党课”,近年来在我市深深扎根。去年有15万人次的党员群众通过“微型党课”参加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今年,我市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组织“党员人人上讲台”活动,举办了6200多堂“微型党课”。简短的时间、灵活的主题、双向互动的形式,使“微型党课”迅速成为党员教育乃至群众理论宣传普及的新品牌。
“宁波社科讲坛”被誉为“市民家门口的学堂”,设在22个街道、社区的授课点,由群众“按需点菜”,200多名讲师上门作社科讲座。讲课内容涵盖形势政策、道德修养、科技发展、经济金融、健康养生等11个大类450个讲题,仅去年就开展点题讲座126场,直接听众1万多人次。“天一讲堂”从创办至今已举办近200场,由“名家论坛”和“市民大课堂”两大系列组成。“论坛”上名家熠熠生辉,“市民大课堂”内容紧贴群众,经常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
今年起我市把每个季度最后一周定为理论宣传普及周,上半年已成功开展主题为“坚持科学发展,积极应对危机”、“继续解放思想,推进保增促调”的理论宣传普及活动。两次活动周依托“宁波论坛”、“宁波社科讲坛”、“天一讲堂”、“微型党课”等品牌课堂,举办各类讲座610余场,听众13万余人次,并且实现报网台和户外电子显示屏等各类媒体互动,强势营造了宣传普及舆论氛围,覆盖了党员干部、农民、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及“两新”组织等各类群体。
以整合宣传阵地、人才队伍、宣讲选题为着力点,一个理论宣传普及的大格局正在形成----今年我市市级理论宣传普及点已有150余个,全市各级各类理论宣传普及阵地1.5万余个;由700余人组成的市级理论研究和宣传专家库已成功组建。
“学习小推车”进楼宇、“大巴车上的人文课堂”、“乡音讲师团”、“党员传阅袋”……一个个生动活泼的理论学习宣传载体取得实效。各地还广泛开展展板巡展、广场文化、知识竞赛、红色电影展映等活动,缩短了理论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有效拓展了理论教育的覆盖面。
理论的影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去年3月,我市以大学生为主体推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一年多来,全市高校校际层面的骨干人数已有500余人。
小)全民动员:共建美好精神家园
9月1日起,我市所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行“未成年人集体参观免费,个人凭证参观免费”的参观办法,同时把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中小学生德育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制度的形式加以明确。
我市大力拓宽爱国主义教育途径。从2006年开始每年拨出85万元资金,县(市)区两倍资金配套,扶助各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去年,我市新增市级基地9家,目前市级以上教育基地达79家,基本形成了包括文物博物、革命历史纪念、重点工程和先进单位、风景名胜等在内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络。
我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连续15年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周活动。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以“我与我的祖国”为主题,各地广泛组织开展了知识竞赛、诗歌朗诵、征文演讲、书画摄影、形势政策宣讲等活动。
今年1月2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宁波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再度荣获这个唯一由中央文明委命名表彰、全面评价城市的最高荣誉。这个成绩来之不易,去年的创建工作经历了“挑刺”、“诊刺”、“拔刺”的过程,其中“三项整治行动”作为解难创优、改善民生和提升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亮点的重要抓手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行动包括背街小巷、老小区、城乡接合部“三大区域”整治,乱停放、乱穿行、乱设摊“三乱现象”整治,治安秩序、市场秩序、用工秩序“三大秩序”整治等。
文明创建没有“句号”,永远都是“现在进行时”。我市牢牢把握文明创建的新趋势,牢固树立“抓文明创建就是抓科学发展、就是抓民生改善、就是抓城市形象”的理念,持之以恒地推进文明创建各项工作,全面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水平,力争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
“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利用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精心组织中华经典诵读、民俗文化活动、地方特色节庆等群众性活动,引导人们进一步认同、喜爱、参与传统节日,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今年清明节期间,各地普遍开展“网上祭英烈”、“我向英烈献束花”、“革命歌曲周周练”、“走进革命书屋”等系列活动。今年中秋节正值国庆期间,双节相逢,我市把“欢度国庆”与“喜迎中秋”有机结合起来,将广泛组织开展中秋赏月、中秋诗会等活动,让人们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共话宁波新貌,共唱祖国赞歌。
读书、品书、评书、送书,今年5月9日启幕的“2009宁波全民读书月”,为我市打造学习型社会添上浓墨一笔。读书月组织近500项活动,其中市本级就有“博览群书”、“好书共享”、“读书励志”等47项大活动,活动从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影院,延伸到工厂、农村、社区、学校、军营,充分满足“全民的阅读需求”,参与人数达百万人次。
以“网络让生活更精彩”为主题,去年10月,我市成功举办首届网络文化节。一个月的文化节期间,知名网络媒体宁波行等十项活动为广大网民奉献了一桌网络“大餐”,吸引了513万人次点击。
当这座城市还在为一生默默奉献山区教育事业的徐立科,无偿捐肝救助同村女孩的林萍而感动着的时候,近日,来自中央、省、市级主流媒体的记者,又纷纷被吸引到了奉化溪口一个小山村——石门村。他们共同的采访对象是,在抗击“莫拉克”台风中不幸因公殉职的石门村委会主任毛文国。日前,中共浙江省委追授他为“省优秀共产党员”、“省模范村委会主任”荣誉称号,宁波市委追授他为“市优秀共产党员”和“市劳动模范”。
道德模范是全社会文明的标杆,是建设精神家园的明灯。从王延勤、马家富到徐义胜、何利彩、王国军……近年来,通过“公民道德十件新事”、“我身边的文明之星”等评选活动,我市涌现了一大批文明群体与先进人物。去年,徐义胜入选“中国骄傲”,陈吉、王国军入选“浙江骄傲”,何利彩获首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今年,徐立科、林萍分别作为敬业奉献模范和助人为乐模范,进入了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行列。
一桩桩令人震撼的事迹,一张张可亲可敬的脸,构成了我市道德模范群像。一个个平凡而又崇高的形象,成为“爱心城市”的生动阐释,成为宁波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最好注解。
城市因文明而更加美丽,因和谐而更具魅力。在新老宁波人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我市先后收获了包括“全国文明城市”在内的近十张国家级名片,成为宁波人共有的精神财富。一个宜居宜业的和美城市,一个美轮美奂的精神家园已经呈现在眼前。
小)克难奋进:彰显城市澎湃活力
一座城市的强大,必然伴随着强大的精神动力。
从一个不起眼的沿海商埠小城,发展成为一座经济繁荣昌盛、社会文明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我市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斗志、鼓舞人心。
几年前,我市提出“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宁波精神,并把培育和弘扬宁波精神作为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实际举措,与时俱进构筑全体市民的“精神坐标”。
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市遇到了多年以来最大的发展困难。信心比黄金更可贵。我市媒体纷纷推出“坚定信心共克时艰迎难而上”、“中国信心·逆风飞扬的宁波景象”等专栏专题,坚定信心,凝聚力量。
在充满竞争的年代,更需要精神的力量。
“诚信为本,义中求利”的经营之道,长期被宁波商帮所恪守。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也须坚守。市委、市政府持续开展“信用宁波”教育,打造“信用宁波”的效应已经显现。天一商圈去年推出“无理由退货”活动,至今10余家参与活动的商家共受理退货12万多次,涉及金额2780多万元。“无理由退货”渐成我市又一张诚信名片。诚信,进一步成为宁波人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中国宁波”,宁波城市形象主题口号近日诞生。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今年4月,我市向海内外广泛征集城市形象主题口号,20天内征集到4万多条作品,其中一半来自宁波本土。征集作品的过程,成为了一次进一步动员和激发新老宁波人热爱共有家园,为城市发展出谋划策的过程。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一幅具有宁波特色的文化发展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短评:先进文化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活力所在、魅力所在。文化也越来越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构成了一座城市的软实力。我市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坚持以先进文化引领时代进步,以创新的理念,探索运用多种载体,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为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文化条件和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