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社会更和谐
———我区人民调解工作创新纪实
北仑新闻网讯(记者 周亚琼 通讯员 张水萍)近年来,我区针对社会转型期婚姻、家庭等民间纠纷增多,大规模开发建设中涉及征地拆迁补偿、劳动争议、环境污染等新型矛盾不断出现的现状,积极调整人民调解的工作思路,通过创造性地设立助理调解员制度、大力拓展调解领域、建立专业性调委会等手段,使人民调解真正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为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2007年至今年8月份,全区人民调解工作共调处纠纷11275件,成功10961件,成功率达97.3%。
全省首创助理调解员制度
今年5月,春晓镇慈岙村的两位村民因房屋开窗问题发生纠纷,该村助理人民调解员接到消息后立即赶到现场,发现其中一户村民将窗户开在院墙上,而窗扇又开在对方的院内,相邻方因此十分不满,召集了亲友,准备强行将窗户拆除。看到这种情况后,助理调解员配合村法律顾问对双方进行劝导,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逐渐缓解下来,双方最终通过协商解决了这个纠纷。
春晓镇六个行政村均由几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每个大村人口数以千计,在面对各种纠纷时,村一级的调委会往往有鞭长莫及的感觉。为此,今年5月份,春晓镇首先在慈岙村试点建立了助理调解员制度,成立了17人的人民助理调解员队伍,这项制度在整个浙江省都是首创的。
大力拓展调解领域
2009年7月23日,戚家山街道辖区内一纸箱公司成品仓库门口被某集装箱运输公司的上百辆集装箱车团团围住,货物无法出库。原来,该纸箱公司在合同未到期的情形下向运输公司提出解约要求,而后者很多业务是外包的,涉及较多利益相关方。戚家山街道司法所听说这一情况后立即找到两家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提出调解。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星期里,街道人民调解员向双方反复讲明在不损害挂靠车辆和人员利益前提下,双方之间互相让一点,把问题尽快解决,以利于企业下一步发展。8月4日,两家企业终于在赔付金额上达成协议,并且纸箱公司将这笔钱全额支付给戚家山街道,在街道的监督下,优先支付挂靠车辆人员的全部费用,待这部分处理完毕后,街道再一次性划拨给集装箱运输公司。
随着开发开放的深入,涉及征地拆迁和补偿、施工扰民、环境污染、劳动争议等社会新型矛盾已经成为人民调解工作的主要内容。如新碶街道开展人民调解工作进企业、进社区等活动,在大港社区建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在327家企业中开展企业与职工、职工与职工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在高塘社区成立了综合性人民调解组织,配备专职调解员,在外来民工之间、外来民工与当地村民之间进行矛盾纠纷调解。为了有效化解因征地、拆迁引起的矛盾纠纷,2004年初,霞浦街道司法所将“调解关口前移”,把2名人民协调员直接派驻到临港大工业前期工作指挥部。
建立权威的专业性调委会
今年8月6日凌晨,在北仑工作的韩国人刘某所驾驶的轿车与一辆行驶的摩托车相撞,造成两车不同程度受损,摩托车主吴某和乘客杨某受伤并住院两天。区交警大队经过调查后认定轿车车主刘某负全责。但在事故处理过程中,三方在赔付金额上产生了分歧。区交警大队多次协调未果后,案件被移交到区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
调解这起事故的人民调解员周革玲告诉记者,三方之所以产生分歧,在于两国国情不同,对事情的理解就不同。找到了症结后,她通过刘某的中方代表向他详细解释了我国交通法以及交通赔偿的有关规定,三方最终就具体赔偿达成友好协议。
成立于2008年6月的区交通安全人民调解委员会是我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同年9月,区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2009年3月15日,由区总工会牵头,联合区司法局、区劳动局成立了区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同步成立区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同月,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也正式挂牌。区司法局基层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专业性调委会是应新形势下多发矛盾的解决需要而设立的,调解员全部从社会上招聘,并有着相关行业的从业经历,这使得调解工作开展更为有效。截至今年8月,区交通安全纠纷调委会已调处纠纷2251件,成功率100%;区联合调委会已调处纠纷420件,成功率92.6%;区劳动争议调委会已调处纠纷326件,成功率88.7%;区医患纠纷调委会已调处纠纷21件,成功率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