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湾廿四间”由五开间东西楼、七开间南北楼组成。
“殷湾十四间”保存完整的花格门窗。
“殷湾十四间”由五开间前后楼及南北两侧厢楼组成四合院。
郑氏宗祠共有九进,十个天井。
东钱湖湖北殷家湾背山面湖,风景秀美,“殷湾渔火”是钱湖十景之一。近日,我市文保专家在普查文物时,发现该村的文化底蕴也极为深厚,村中数幢古建筑看似貌不惊人实则分量十足,“从整个宁波大市来看,也是极为罕见的”。
殷湾十四间
保存完整的“走马楼”建筑
当地人俗称的“殷湾十四间”是一处东西长35米,南北宽23米的大房子,从外表看,很普通,也就是大一点的老房子而已。不过在专家眼里,这处现在还住着7户人家的民国建筑,价值非同一般。我市文保专家许孟光告诉记者:“该建筑体现了我市近现代传统建筑风格与外来建筑风格的融合,是研究我市建筑发展史不可多得的实物。”
昨天,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处老房子由五开间前后楼及南北两侧厢楼组成四合院,设前、中、后三个天井,最南侧由石板铺设;天井二楼,年岁久远的暗红色杉木阳台沿着天井将整栋建筑的14间房全部贯通,“所谓走马楼,就是建筑内的所有房子都是相连相通的。”许孟光介绍说。这栋房子保存得相当完整,整齐的瓶式阳台栏杆、精美的檐下雕饰、完整的花格门窗等不仅做工考究,而且颇有海派文化的特征。
据村民介绍,原房主孙祖英早年长期在武汉、上海一带做生意,并入股“上海三友实业社”,同时在本村开大型酒坊,于上世纪30年代花两万银元建造了这栋房子。
殷湾廿四间
气派的“东钱湖土楼”
同样背山面湖的“殷湾廿四间”也让专家兴奋不已。这处清早期建筑东西长35米、南北宽38米,内设中、后天井两个,东、西各两间弄堂,南北两侧朝路面大小两个墙门,地面全部铺设石板,为硬山顶重檐二层楼房,穿斗结构,由五开间东西楼、七开间南北楼组成,共计24间,由此得名“殷湾廿四间”。
尽管其基本结构与风格都与同时期的传统民居相似,但在许孟光看来,这处房子因为若干也许不经意的细节变化而价值顿显,“你看这长条形的天井,要比一般民居窄得多;一般的两进传统民居,第一进是平房,第二进才是主楼,但这处房子的两进一模一样,很难分出主楼、次楼。可以说,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民居的变化形式。”此外,中天井周边的界沿大石条每块长约4.5米、宽0.5米、厚约0.3米,如此大的用料,也实属罕见。
“我们当地人还称它为‘东钱湖土楼’呢。”东钱湖文化站站长胡志明介绍说,这处房子虽说24间,却只有西楼两侧设二盘步梯,而且所有的房门都对着天井,“与福建土楼几乎完全一样,都体现了祈求家庭和睦、注重安全的建筑理念。”
郑氏宗祠
“九进十明堂”堪称宁波最大
“殷湾廿四间”附近,素有“九进十明堂”之称的郑氏宗祠气派地对着东钱湖,“宁波大市范围内难有比它更大的祠堂了。”许孟光告诉记者,这个祠堂共有九进、十个天井。
据考证,东钱湖殷家湾郑氏宗族第一代始祖本籍河南荥阳,距今已600多年历史,迁移至殷湾遂选址殷湾西村(今属莫枝村)建祠,后几经改建修造,终于造就了规模宏大的郑氏宗祠。郑氏宗祠由门楼、仪厅、正厅及两侧偏房组成,南北长58米、东西宽35米。仪厅和正厅均为五开间硬山顶,抬梁穿斗混合式,仪厅两侧设单间厢房两间,正厅前廊双卷棚,用料硕大,雕刻精致。
据介绍,在如此大规模的宗祠中,一般都有戏台,郑氏宗祠的独特之处在于没有戏台,究其原因,因郑氏宗族人鼎兴旺,每到做戏时祠内无法容下,均到祠外另搭戏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