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千镇万村种文化” 又到金秋丰收时
稿源: 东南商报  | 2009-09-25 07:24:34

广场舞蹈《欢乐节拍》

  又到全省农村“种文化”丰收季节了。昨天,第二届浙江省“千镇万村种文化”展示、展演活动分别在宁波博物馆和鄞州区文化中心广场举行,上千群众感受到了浓浓的“新农村、新农民、新文化、新风尚”的全新气息。

  展示:一馆一风情

  走进位于宁波博物馆的“千镇万村种文化”展示现场,一股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展馆以全省各地市为脉络,一馆一风情。

  杭州馆院落中别有洞天,青石板、绿草地仿佛到了西湖畔,陈列的绣花鞋、面人都是杭州农民亲手制作。正在做绣花鞋的桐庐合村村民麻根英告诉记者,做绣花鞋这一传统手艺在当地“种文化”活动中得到了传承和发扬,像她所在的村有2个厂、400多名村民专门制作传统工艺的绣花鞋,她们生产的鞋不但畅销国内还远销到新加坡等东南亚一带。

  第二家就是阿拉宁波馆了,宁波馆布置成了一座美丽的绣房,月洞门、博古架、梳妆台、金银彩绣、泥金漆红妆家具,红通通透着一股喜庆,据悉,这次宁波馆展览的主题就是十里红妆和女红。正在现场制作泥金双龙提桶的胡佳佳年仅19岁,她来自宁海,是这门技艺的最年轻文化遗产传人。她告诉记者,自己学习泥金彩漆已经两年了,“做这样的一个提桶要花2个多月时间,身边还有不少同龄人对学习这些传统文化都很感兴趣。”

  漫步在一个个以地区命名的展馆中,参观者就能欣赏到最具当地文化特色的民俗民风。温州馆有平阳木偶、细纹刻纸、米塑;湖州馆成了风筝的天地;咸亨酒店和孔乙己搬进了绍兴馆;嘉兴馆陈列了粉塑、灯彩、蓝印花布,观众还可现场欣赏到皮影戏;金华馆的火腿、衢州馆的和睦彩陶、舟山馆的渔民画、台州馆的祈福纸亭、丽水馆的扇面,这些出自当地农民手中的艺术精品,令参观者赞不绝口。

  通过“种文化”活动,许多农村传统文化更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台州乐山小学的9岁郭佳禾三下两下就能在纸上剪出各种漂亮造型。陪同而来的老师告诉记者,剪纸是台州农村的传统技艺,农民们可以在一座一米高的纸亭上制作出30多个人物,如今,这一技艺在当地各处开花,在乐山小学,还由专业教师每周固定开课教授剪纸技艺。

  展演:一村一精品

  在展示的同时,“大地欢歌”第二届浙江省“千镇万村种文化”展演在鄞州区文化中心广场唱响,来自浙江各地的10余支农村文艺队伍带来了各自拿手节目,充满了浓郁的农村特色与当地生活气息。

  广场舞蹈《欢乐节拍》让观众眼前一亮,这是慈溪市浒山街道天香桥村农民带来的。据悉,这出舞蹈是由农村传统打莲枪改编而成,却又添加了现代舞蹈及京剧元素,30多名演员都是该村普通村民,她们手持一米多长的莲枪,在肩头、膝盖、脚等部位敲出欢快的节奏。演员们一转身,居然“变脸”成了京剧脸谱,既而,伴奏曲变成了迪斯科舞曲,演员们手里的莲枪也变成为两条彩绸,变化多端。

  浦江县浦阳街道城北村乱弹《七十岁爸爸唱婺剧》让观众印象深刻,乱弹是金华的艺术瑰宝,当地政府部门从2003年开始举办乱弹比赛,一度衰落的乱弹又焕发了生机。昨天的主角是年已古稀赵福林老人,他声震四座,原汁原味的唱腔回响在广场上空。

  镇海区澥浦镇《澥浦船鼓》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澥浦船鼓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反映浙东渔民生产生活习俗的民间艺术,当天表演《澥浦船鼓》的演员是当地各村的村干部,他们积极投身农村新文化建设,在他们的带动下,镇海各村都建立起了各有特色的文艺队伍。展演活动最后在鄞州区横溪镇、镇海区九龙湖镇、骆驼镇、北仑区梅山乡梅港村的龙舞《龙舞盛世》中落下帷幕。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