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共和国记忆--林士民:从放映员到考古专家
稿源: 东南商报  | 2009-09-27 07:25:27

林士民拿出奖章和证书,讲述当年的故事。记者 刘波 摄

  作为宁波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著作等身的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考古专家,林士民获得的荣誉很多,可在他心里分量最重的是——1955年,他被评为“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赴京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接见。那时候,他的工作与考古无关,他只是个普通的电影放映员。昨天,林士民老人拿出老照片向记者讲了当年那段往事。

  到各地放电影宣传政策

  “省文化局招一批电影放映员,你去吧。”1953年,即将从省锦堂师范毕业的林士民突然接到这样的通知。同学们非常羡慕,“是不是能天天看电影?”

  当时所有电影由省里直管,下面极少能看到电影。为了让更多老百姓看到电影,省里特意在学校中招成绩优秀、思想过硬的优秀毕业生进电影处。

  就这样,当年不到20岁的林士民未等到毕业就匆匆收拾行李去了杭州,他被分配到省文化局(现文化厅)电影处,在那里接受了半年多培训,不但学会了放电影,还学会了拍电影,也曾尝试着拍过几部科教纪录片。

  培训结束后,他和同事们穿上统一的卡其布制服,戴上了“浙江省电影教育工作队”的徽章,带着放映机和发电机,开始去基层放电影了。

  说起这段往事,林士民特意作了个名词解释:“啥叫电影教育?当时的电影可不是娱乐的,而是宣传教育的。你不但要会放电影,还要会宣传政策。”他记得那个时候说的最多的是粮食生产和统购统销。

  “同志们,在放电影之前,我来说几句……”这是当时电影放映前的开场白,说话的常常是县委书记或县长。在那个年代,放电影大多在县城,放电影算是一件大事,领导多半会到场。

  当时没有专门的电影院,地点通常设在大礼堂或学校的操场。方圆几里甚至十几里的老老少少都会带着小板凳赶来。

  林士民所在的电影放映队有3人。放映过程中,林士民和同事一方面要盯紧机器,不让它出任何故障;另一方面,怕有些观众看不懂,要在适当的时候停下来,用方言给他们讲解。

  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接见

  林士民说:“当时看一场电影不容易,要是出错就是重大事故。”正是因为连续放映数百场电影无事故,林士民成为先进工作者,后来被评为“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55年9月赴京受到毛主席接见。

  和许多第一次被毛主席接见的普通劳动者一样,林士民赴京之前接连几晚激动得睡不着觉。

  那是他第一次赴京,当时还没有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火车都是一节节摆渡过去的。旅途那样漫长,林士民只觉得自己的心随着火车的震动而怦怦直跳。

  会议的程序早已烂熟于心,林士民知道会议结束后毛主席和周总理会出来接见大家,然后一起拍照。为了拍照这一环节,他们在会前已经练习了无数遍。

  毛主席终于出来了,从容的步子,和蔼的微笑,和想像中的一样。大家争先恐后地伸出手,想和主席握手。坐在后排的林士民没能够着,心里有些失落。

  但失落很快烟消云散了,晚上与会代表在北京饭店吃饭,林士民依然习惯性地穿上制服,戴上“浙江省电影教育工作队”的徽章。席间,周总理端着酒杯走了过来,招呼大家多吃点。周总理看到他胸前的徽章眼睛一亮:“浙江来的?好,好,咱碰个杯。”林士民忙站起来和周总理单独碰了个杯,他一下子紧张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一切就像在梦中一样。

  曾参与河姆渡遗址考古

  从北京回来后的第二年,林士民就从基层电影放映队调到了机关,依然负责文化宣传,但工作逐渐脱离了电影。1962年,他被调到文物部门,这成为他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林士民在北京大学承教的考古进修班学习2年,其间参加了长江、黄河流域主要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察研究。此后,他参与了1977年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主持了1984年前后开展的宁绍地区越窑窑址大普查等重大考古调查活动,并就此撰写了一系列考古报告和研究论文。他的不少文章被译成日文、英文、韩文等,他还多次参加国际文化交流。1995年,他获得全国文物博物馆系统先进个人奖章,2001年他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林士民也是宁波最早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专家之一。他以大量的第一手考古、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与周边诸国出土文物的科学比较,在国内首次明确提出宁波港是“海上陶瓷之路”的始发港,多年来先后发表50多篇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文章。

    记者 樊卓婧 

【编辑:沈媛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