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策划
主人公小档案
姓名:张建国
年龄:43岁
职业:警察
主人公告白
我的生日正好是“110”,从小就跟警察结下了不解之缘。长大之后,我真的成了一名警察,只是在警校当警察的老师。如今,我又“转行”做起了公安宣传工作,但我的心愿一直没变,那就是希望宁波的警察能让市民更加满意。
出生在“110”
“都说我是天生要当警察的,知道为什么吗?”在采访中,张建国反倒笑着给记者提了个问题。
“难道你的生日是110?”
“如假包换!”张建国顺手拿出了自己的身份证。
生日毕竟是巧合,其实张建国当初做警察的故事还是挺曲折的。
1966年1月10日,张建国出生在象山县西周镇一个靠海的小山村,家里有5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四。
父母都是纯朴的农民,给孩子取名字的时候,给他哥哥取名叫“建平”,给他取名叫“建国”,希望孩子们将来能为国家的建设和太平做点贡献。
童年的回忆,对于张建国来说是彩色的,有山的青色,有海的蓝色,还有稻田的金黄。“种田割稻、喂猪放牛、上山砍柴、下海捉螃蟹,小时候做农活就跟玩耍一样,再苦再累也觉得快乐!”他笑着说,几乎所有的农活都做过,身体也锻炼得很强壮。
经历三次高考
张建国的父母没读过几年书,但他们对孩子们的学习特别重视,几个孩子很争气,读书成绩都不错。有一年学期末,全校一共有22个三好学生,他们家占了3个名额。
张建国从小就很活跃,在学校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一直都当班长。不过,他的学业并非一帆风顺。
1982年,张建国参加高考,他原本踌躇满志,希望凭自己的能力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不料,等到发榜后,却发现自己名落孙山。
这时,在他的面前,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复读,明年再考;另一条就是工作,学一门手艺。跟很多村民一样,他的父母希望孩子能学一门技术,比如做木匠、车床工人,早点成家立业。
“我还是喜欢与人打交道。”在父母的要求下,他尝试着当了几个月的学徒。很快,他发现自己无法忍受成天面对那些冷冰冰的工具,便又选择去复读了。
通过一年的努力复习,这一次,他坚信自己能考上,可是命运还是跟他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张建国苦笑着说,“4分,只差4分,我再一次铩羽而归。”
两次失败,对一向自信的张建国打击很大,但他没有放弃,越战越勇,又开始准备下一次的考试。1985年的高考,他总算上了分数线。
“我觉得当警察能除暴安良,很神气!”在众多的学校里,他选择了宁波警校。
没当刑警当老师
那时,宁波警校开办才4年,地址就在如今江东北路柴家漕1号。不过,1985年的柴家漕一带还都是农田,校舍是原来的宁波十中,房子破旧不堪,学校的“围墙”实际就是一道篱笆,一到下雨天,操场就成了泥水塘。
警校不同于其他学校,有着铁一般的纪律,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每天早上5点50分就得起床,操练一小时后,哪怕是刮风下雨,或是寒冬腊月,都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出操一小时后,还得回去整理内务卫生,被子必须叠得像豆腐干一样方方正正。辅导员来检查卫生,眼光十分苛刻,甚至细微到摸一摸床板底下是否有灰尘。
“训练相当艰苦,最简单的一个卧动作,是直接倒在沙石地上的,手臂上磕出血那是家常便饭。”
在警校里,给他影响最大的是当时的警校老书记林存球。那是一个经历战场的老军人,对学生要求很严格,而且身体力行,让人折服。
有一次早餐,警校食堂的馒头做得有些硬,很多同学难以下咽,咬了一口就直接扔进了泔水桶里。一眼望过去,一排排桶里是一片白花花的馒头。老书记看到后非常痛心,他立即召集全校的师生集合。
“你知道他做了什么?”张建国激动地说,“他一句话没说,直接拿起桶里的一个馒头往嘴里塞!”所有人都被震住了,从此在学校再也看不到浪费现象。
“学无止境。”张建国说,老书记60岁时还在读书,参加自学考试,这在他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毕业后,一直没有停止学习,钻研了刑侦的“痕迹学”和公安管理学理论,现在已拥有了研究生学历。
1987年,张建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他想着,自己终于可以做一个警察,去抓坏蛋破大案了。不过,学校领导找到他,要他留校当老师。
“我一直想当一名刑警,现在还是很想!”虽然心里很不情愿,但他还是服从了组织的分配,做起了警察的老师。
见证警校发展
在警校当老师很不容易,更何况当时张建国只有21岁,很多学生跟他还是同龄人。“走上讲台是严厉的老师,走下讲台是贴心的朋友。”不过,张建国说,他在训练时,对学生特别严格,甚至没有男女差别。
有一次,半夜12点,他发出紧急集合命令,带队绕城跑。可回到学校,却发现少了一个学生,还是个女生!这下把张建国吓出一身冷汗,立即骑着摩托车一路寻去,终于在曙光路的一棵大树下,找到了那个女生。
原来她跑不动了,以为队伍会原路返回,就想偷懒。带回学校后,张建国当众对这个女生进行批评,整顿纪律。不过,会后,他又询问女生是否身体不舒服,生病可以请假休息。他那“严、爱”结合的教育方式赢得了学生们的尊重,也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民警察。
如今,张建国的很多学生当上了派出所的所长、教导员,还有刑侦大队和禁毒大队的大队长、副大队长,甚至是公安分局的副局长,成了宁波公安队伍里的中坚力量。
当了几年老师后,他当上了副教导员、教导员、学生处长,还负责过招生工作。一开始,整个学校只有50多个学生,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环境的复杂化,警察的需求量增大,学生增加到140人左右。
“最辉煌的时候,人数达到了750人。”1995年,宁波警校在宁波、绍兴、台州、舟山四地招生,为公安队伍输送了大量优秀的警察。
后来,出于发展的需要,宁波警校准备搬迁到奉化溪口。
从十几间破烂不堪的房子、十几亩土地的校园,发展成为占地面积120亩,一期工程投资6000多万,功能先进、全国领先、省内一流的现代化警察教育训练基地,张建国见证了宁波警校20多年的发展历程。
如今,当警察都要参加统一的公务员考试了,宁波警校直接培养警察的历史使命宣告结束,成了公安部门内部的培训学校。
角色再度转变
2007年,张建国调到宁波市公安局政治部宣传处。其实,张建国很早就开始跟媒体打交道了,是报社的老通讯员,经常写稿子,不时有文章见诸报端。
宣传工作是个很辛苦的活儿,张建国经常为了一个新闻稿子,忙得没空吃饭。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他还要为记者提供采访帮助,有时要忙到很晚才能回家休息。
张建国说,当好公安宣传员,同样是服务市民生活,同样能为和谐社会和平安宁波建设贡献一点力量。
(东南商报记者 林华奇 张落雁/文 通讯员 喻岚/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