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诺贝尔奖得主高锟同窗 宁大陶女士说高锟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9-10-10 12:37:41

  陶正在翻看同学录中高锟的照片

  中国宁波网讯 这几天,美籍华裔科学家高锟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消息让全世界华人群情激奋。海内外评论说,他发明的光纤技术通信,是继中国人发明印刷术、造纸、指南针和火药之后的“第五大发明”,为今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互联网和电话带来方便。

  昨天下午,高锟小学及初中的同班同学、宁波大学图书馆退休教师陶正女士向本报记者独家披露了高锟的情况。她激动地向记者表示:“他是我们同学的骄傲!更是我们华人的骄傲!”

  他从小就是个爱科学的顽童

  陶老师与高锟同龄,今年77岁了,均为1933年出生。她在宁波鄮山小学(地址在今镇明中心小学)念到四年级时,因父亲赴沪经商,她随家转学进入上海世界学校就读,与高锟同班。

  上海世界学校根据每个学生进入学校的先后时间,统一编排学号。高锟学号为671号,而转学进入的陶正学号为1115号,孙穗芳的学号为930号。陶老师回忆说,“根据这学号数的差异,说明高锟进入上海世界学校比我至少早二三年”。

  “当时的小伙伴日后不少人成了世界名人,如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博士,我国食品毒理学学科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教授,著名电化学专家、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蔡生民教授,美国菌类培植专家许维恭教授,著名普外科专家、上海新华医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张一楚教授等等。”陶老师说,“这所上海世界学校创办于1936年,是为培养出国留学生的预备学校,校董会由李石曾、蔡元培、张静江、吴稚晖、齐致和陶玄组成。”

  当时学校采取启发式教学。比如开设生物课,让学生自己写出各类昆虫的名称,鼓励学生越写多越好。那时候,同学们都写得很多很多。高锟灵机一动,甚至连“毛毛虫”也写上了,惹得老师们哈哈大笑。

  高锟在该校一直念到初中,1948年时随家移居香港,就读于圣约瑟书院,未毕业又前往英国留学,先后取得伦敦大学理学士及哲学博士学位。陶正则在上海世界学校一直念到高中,解放后就读华东人民革命大学。

  时间如水,岁月如歌。提起高锟的经历,这位“光纤之父”如何走上科学研究道路的,最终能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陶老师说:“他从小就是个爱科学的顽童。”

  陶老师说,高锟出生在上海金山张堰一户书香人家,人才辈出。他祖父高吹万是江南一带有名的藏书家、诗人、书法家,叔叔高平子是赫赫有名的天文学家,父亲高君湘也是有名的留美大律师。

  当时他们家的家境还算富裕,住在上海法租界一栋三层楼的房子里。而三楼就成了高锟童年的实验室。起初,他对化学最有兴趣,尝试制造“土炸弹”。用红磷粉和氯酸钾混合,加上水并调成糊状,再掺入湿泥内,搓成一颗颗弹丸。待风干之后扔下街头,果然发生爆炸,幸好没有伤及路人。高锟从小就对科学很有兴趣,喜欢刨根问底,后来又迷上了无线电。

  在学校里,他最喜欢和同学一起玩无线电,合作做实验。与蔡民生同学(现北京大学博导)一起买来几个真空管,自己动手组装收音机。1996年3月在一次小学同学会上,高锟与蔡民生开玩笑说,“咱们以前就搞合作,如今你搞电化学,我搞光纤,要不再来次世纪大合作!”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编辑:吴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