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宁海
宁海桥头胡民间“草根文化”显魅力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2009-10-14 09:47:29

  宁海新闻网讯 桥头胡街道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文艺尤其丰富多彩,特别是随着近年来街道对文艺工作的重视,更是涌现出了一批刻纸、丝弦会、舞龙、太极拳等民间“草根文化”人物及组织,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百姓的文化生活。

  “丝弦会”:22位老人跳动着22颗年轻的心

  桥头胡有个“丝弦会”,22位身怀绝技的老人组成了一支特殊的高龄团队。他们中年纪最轻的也年过半百,最大的已经80有余,步入耄耋之年了,他们已然成了桥头胡百姓心中的偶像。这丝弦会,就是丝弦锣鼓,是“丝竹乐”和“吹打乐”的一种有机结合,用“尺工六五双西”这种古老的乐谱编曲,用双笛、双箫、三弦、月琴、中胡等近10种乐器合奏。丝弦会在光绪年间便已产生,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以前,丝弦会大多出现在迎神赛会、庙会等民间集体活动中,很受百姓欢迎。如今,老人们“人老心不老”,唱出的曲调紧跟时代步伐。十七大胜利召开,老人们也激情满怀,编了新曲,填了新词,将古老的曲调变成了宣传党的政策的有效载体。至今丝弦会已自主创作了《老百姓奔小康》、《幸福生活入万家》等富有时代特色的作品十余个。

  失聪老人巧手刻就天上人间

  前些日子,巧手老太钟绿叶又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特别制作了毛泽东人物系列刻纸作品。说起钟老太,没有一个人不竖起大拇指夸她心灵手巧的。

  现年68岁的钟绿叶老人是桥头胡街道店前王村一个普通的农家老太太。钟老太目不识丁、双耳失聪却慧质兰心、心灵手巧。年轻时一直擅长绣花和编竹篮。因高超的技艺,她的刺绣常被村里村外的妇女争相讨作临摹范本。从2000年起,她开始用刻纸这种新手艺施展她的巧手本领,9年时间作品已达6000余幅。她的作品题材广泛,山水虫鸟、历史人物、古今建筑等都有涉猎。表现手法细腻,她的《百马图》细腻得连一小撮毛也能展现出来。《百虎图》百虎百态,《刘海戏蟾》妙趣横生,用时8个多月、长达26米的《水浒》108将形神兼备。2008年,为祝福奥运会在北京开幕,钟老太特别制作奥运系列作品。她的作品曾获得“浙江省暨杭州市首届老年文化艺术周才艺表演制作奖”、“华东杯”巾帼巧手作品展会一等奖。

  桥头胡女子舞龙队舞出别样风采

  在桥头胡还活跃着这么一群人,她们以体育会友,以运动为娱乐,曾多次参加中国(宁海)徐霞客开游节的舞龙表演,代表宁海县赴宁波、杭州等地演出。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说她们年轻,并不是说年龄小,而是她们都有一颗热爱生活、崇尚文明的年轻的心。在这支队伍中,年龄最大的已经七十出头。然而,就是这么一群已经度过人生朝阳时期的妇女们,用体育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个青春。

  这个青春的发源地是在桥头胡村的眠牛山,就是前几年在这里锻炼的妇女们先把运动用健康来阐释,渐渐地使早锻炼成为一种潮流,锻炼的人越来越多,锻炼的项目也越来越多,再慢慢的,锻炼的意义逐渐扩大,从强身健体演变到了文艺娱乐,这群人的身影也越来越多地在各种比赛、表演中出现。从最初为了强身健体而学习的太极,到熟谙各式太极拳、太极扇,再登台表演;从木兰扇开始最初的演出训练到兔子舞、老年迪斯科、健身球表演以及弘扬传统的秧歌舞,再到红极一时的舞龙表演,舞出了时代激情,也舞出了文明新风尚。

  像这样的民间特色文艺项目还有很多,赵堡太极拳、老年飞镖队、女子健身舞蹈队等,丰富的民间文化活动给桥头胡带来了无限活力,并逐渐转化成为推进经济建设及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文化软实力。

  为了给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活动、训练场所,桥头胡村专门在并不宽敞的办公楼里腾出了近600平方米的场地用于建设省特级综合文化站。建成后的综合文化站配有图书室、阅览室、排练室、陈列室、书画室、乒乓室、棋类活动室、多功能厅等等,总投资约25万元,建成后将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文化活动场所。(记者 张即 通讯员 储玲琴)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