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乔庄镇,天天鸣响着机器的轰隆声。住在板房中的王燕,在自家门口就能看到,乔庄河畔一幢幢建筑拔地而起。很快,一个崭新的美好家园将由效果图变为现实。“宁波有江,我们有河,新青川会和宁波一样美丽。”王燕这样告诉7岁的女儿。
同所有青川人一样,王燕想不到的是,在这勃勃生机的背后,宁波援建人所担负的重任与艰辛。
青川县位于川北盆地边缘,地震中,县城所在地乔庄镇受灾严重。“乔庄地处龙门山构造带,相关部门一开始就考虑县城异地重建,我们也做出了将乔庄镇作为重点镇建设的规划,不少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宁波援建青川指挥部指挥长史济权告诉我们,但出于种种考虑,今年3月,国家明确青川县城原址重建,乔庄镇仍为青川的行政中心、文化中心以及商贸重镇。
避开地质灾害点、次生威胁区和三条地震断裂带,青川县城只有1.1平方公里的平地。而在这块平地上,要规划容纳至少1.6万人的城区。更为棘手的是,如今,平地已搭满了板房,县城重建将涉及上万人的转移。
“援建好比一场考试,别人已经答完一半,你们才刚刚拿到试卷。”浙江省援建指挥部指挥长谈月明这样比喻宁波的援建工作。
“任务特别重、时间特别紧、困难特别多、要求特别高!”史济权如此评价宁波援建的县城重建工作。但是,县城重建是援建工作的“窗口”,各方关注度非常高,容不得半点迟疑和马虎。
非常之事非常之策,非常之时非常之为。指挥部立即从宁波市规划局、规划设计院等单位抽调近50名骨干,第一时间赴青川开展测绘和调查工作;各项工作变“串联”为“并联”,总规、详规、设计、施工四同步。两个月后,《四川省青川县城灾后恢复总体规划》出炉。5月中旬,四川省政府通过《规划》。
“规划延期整整9个月,给宁波留下只有1年多的建设时间。”宁波援建队员在史济权的带领下,展开了一场和时间的赛跑:
一个月搭建板房600余套,用于腾挪和二次临时安置;
两个月拆迁、平整土地6300多平方米,迁移坟墓17座;
三个月腾挪板房2000多套,为项目顺利开工提供了保障。
……
“重建工作能顺利开展,离不开当地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市援建指挥部副指挥长王梁慧说,有的老百姓已经是第7次腾挪板房,但毫无怨言。
“杀鸡用牛刀”、“大马拉小车”,青川县政府相关领导这样形容宁波的援建队伍。为了让“新青川和宁波一样美丽”,宁波人选择甬城颇具实力的宁波建工、宁波建设、宁波交工、宁波市政4家集团公司参加援建项目建设,组织了1500多人,近200台机械,集中力量打好县城建设大会战。
“四个月来,宁波援建的19个县城重建项目,已有13个开工建设,剩下的文化中心、公共卫生中心等6个项目也基本具备开工条件。”史济权说,我们有信心在明年这个时候,交给青川人民一个秀美的山水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