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位于市区解放南路的房地产交易中心每天总是人来车往,称得上是最热闹的地方。“4050”人员袁爱花负责这一带的车辆管理。昨天上午9时许,当记者来到交易中心大门口时,人行道上已密密匝匝地停满了自行车、电瓶车。头戴小黄帽、身穿深蓝色制服的袁爱花正忙着指挥车辆停放,碰到年老体弱者就上前帮一把,把车子推到合适的地方安顿下来。
袁爱花是海曙车辆管理服务社的成员,在这个公益性岗位上已经整整干了6个年头。袁爱花夫妇俩原来都是国有企业职工,企业改制后都成为失业人员。“由于年龄偏大,缺乏技能,像我们这样的大龄失业人员很难在市场上找到工作,多亏政府为我们买岗位,使我们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袁爱花说,她很珍惜这份工作。
“在服务社里,像袁爱花这样的就业困难人员共有500多名。”在旁的服务社张经理向记者介绍说。确实,走进服务社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挂在墙上的“公益性岗位人员一览表”,车辆管理员、护楼员、城管协管员、居家养老员等各个岗位都用不同颜色的“棋子”标示出来,就业困难人员的名字及其所在的街道社区都列在上面。
目前全市开发和保持的公益性岗位已有7287个。这些岗位全部由政府出资开发,专门用于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仅去年市及三区财政就安排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5700万元。
“作为一项‘暖心工程’,公益性岗位不仅有效地解决了那些难以进入市场竞争就业的困难人员的‘饭碗’问题,还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市就业管理服务局有关负责人说,目前我市城镇“零就业家庭”能做到发现一户,解决一户,做到动态消零,确保我市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公益性岗位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从最新数据中也不难看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4.59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1.35万名。
宁波日报记者 汤碧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