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广大读者了解新闻的幕后工作,感受记者职业的酸甜苦辣,昨天的商报读者节上,10名从热心读者中产生的市民记者“一跟一”,与本报记者一同采访写稿,体验新闻工作者的酸甜苦辣。
这10位市民记者,来自各行各业,有公务员、在读大学生、审判员、律师、教师、企业文员、宣传干事。
他们中有的徒步转战天一广场、中山广场、老外滩,有的在街上拦访时连吃几个“无可奉告”……一天的体验结束后,不禁发出“记者不好当”的感叹。
部分市民记者感言
辛苦、不易
采访一天下来,我的感受:口拙、慌乱和犹豫。我是一名教师,也算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但是今天站在采访者的面前时,我不知道自己要问些什么。面对人群,我时常犹豫着不知道该选择怎么样的采访对象,但带我的张落雁记者,却总能很快地寻找到特定的人采访。
最后,当张记者要求我在下午两点给她稿件时,我的手指在键盘上敲打,手心直冒汗。从想象中的记者走到现实中的记者,我的感受可用四个字总结:辛苦、不易。岑叶波教师
要嘴功、脚功、手功
上午8点半,我和孙美星记者在天一广场采访。很快我就遇上难题了,怎么和陌生人说第一句话?怎么让他们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从孙记者身上看到了一名记者的嘴上功夫之厉害。采访结束回报社大楼的路上,经过半天的连走带跑,我的脚步已经跟不上孙记者。回到报社,打开电脑,稿子需要马上写出来,看着记者们成竹在胸的样子和飞舞的手指,我领略了他们强劲的文字功底。
通过今天一天的体验,我体会到当记者之不易,嘴上工夫、脚上功夫、手上功夫,少了哪一样都不行。何燕锋宣传干事
从羡慕到敬仰
我跟卢科霞记者采访“读者节”和“玫瑰婚典”。上午,我们跑遍了会场的每个角落,只为呈现给读者的信息全面、真实。中午草草吃过快餐,步行去采访“玫瑰婚典”。在现场,不厌其烦地找新人采访,只为提炼更多信息。采访结束,我们坐公交车回报社赶稿子。我以前以为,记者要么有车、要么打的,步行和坐公交是不必考虑的。而今天从他们的忙碌、赶稿子的紧迫感、第一时间冲到现场的责任感来看,任务重、压力大才是记者工作的真实写照。
“因了解所以理解,因理解所以支持。”当一天记者,对我是一次新闻工作的“扫盲”,以前我因他们表面的风光羡慕他们,现在深入了解后,我敬仰他们。吴金彪公务员
当记者很有成就感
既兴奋又紧张的我一大早从家里出发,7点左右就来到天一广场熟悉活动现场。活动开始了,有点心怯的我匆忙中按下快门,拍下了当天第一张照片,从相机液晶屏回放来看,效果很不理想。
“既来之,则安之”,我重新调整心态,对焦、构图、按快门,一气呵成。一个个精彩的画面,一个个动人的场景从我镜头中生成,成就感油然而生。
与此同时,我有幸认识了一批知名记者,如戚颢、刘波……从他们的身上我学到了不少摄影技巧。吴勇宣传干事
东南商报记者 卢科霞 毛信意 李臻 孙美星 石承承 市民记者 杨旅/文 记者 戚颢 王增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