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师傅在居家养老中心吃午饭。 江 涛/摄
海曙白云庄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位于蓝天路108弄,是一幢2层的小楼,一共400多平方米。地方不大,却是这个白云庄社区830多位老人的乐园,也是这个社区82岁独居老人赵德利的新家。
“五豆浆”加饼干的早餐
10月20日早上5点刚过,今年82岁的赵德利在自己的家里醒来了。老人住的房子不大,49平方米,但却整得井井有条、一尘不染。
起床后,老人简单地洗漱了一下,披了件衬衣出了门。小区里绿树成阴,清晨的空气里还带着淡淡的树木香味。老人慢悠悠地在小区转圈散步,2圈转下来,身体也舒展开了。
接着,老人缓步走进社区居家养老中心,中心的服务员随即倒上了一大杯浓浓的“五豆浆”。老人就着饼干有滋有味地吃了起来。同样坐在旁边吃早饭的许宝玉老人问:“赵师傅,今天放什么越剧啊?”赵德利说:“新的方卿见姑,滑稽戏文。”
赵德利怎么成了养老中心的放映员了呢?这事还要从头说起。
养老中心的“编外”放映员
10年前,儿子在白云庄社区为赵德利买了套房,把老夫妻俩从乡下接到宁波来享清福,老俩口在新环境里生活也很安乐。2004年3月老伴突然中风脑溢血过世,赵德利的生活一下子没了着落——吃饭成了大问题。虽然儿子很孝顺,但忙于工作,也不可能整天陪着。一开始的时候,儿媳利用午休时间匆忙赶到老人家里,给老人弄几个小菜。但赵德利看到儿媳得为自己的三餐奔波忙碌也过意不去,偶尔也就马虎对付了事。
除了吃饭,余下的漫长时间怎么度过?老人说,当时只能在马路边坐着看车来车往,或者在路边蹲着看别人下象棋。好在半年后,社区办起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还开了老人食堂,而且离老人住的地方很近——走走也就十来步。
从此,老人白天的时间基本上就在养老服务中心“打发”了。
老有所养之外还要老有所乐,社区看到老人“太清闲”了,于是让老人帮忙给大家当放映员——每天上午给养老服务中心的其他老人们放碟片。赵德利对这个“工作”很上心,他发现老人们都看越剧,于是每星期二、四、六就放越剧。“养老中心有100多版碟片呢,我自己也拿来了10多张,大家一起看有滋味。”赵德利说。
午餐每天都有新花样
上午8点30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活动室的大门准时打开。老人们也陆续聚拢来。滑稽越剧也开播了。老人们坐在一起看得直乐,笑声充满了整间屋子。而楼上的乒乓台子也闹热起来了,加油声不断。
一会儿义工张亚萍来了,赵德利像看到自家闺女似亲切地叫着“亚萍”,亚萍问赵德利:“衣服要洗吗?”赵德利说没有。张亚萍又问:“家里要打扫了吗?”赵德利说:“上两天,你不是刚去擦过一遍吗,很干净的。”“那我买东西去了,您要带东西吗?”赵德利说:“给我买点水果好了。”于是亚萍领着“新任务”走了。
10点30分左右,服务中心的食堂已飘出了饭菜的香味,越剧播完后,就开饭了。
有4个老人留在食堂吃饭,20多个老人接受送餐服务。中饭的菜谱是红烧鸡腿、蘑菇菜心、蛋花汤。从居家养老中心食堂开张第一天,赵德利就在这里吃饭了,这么多年也吃腻了吧。“怎么会?一星期之内菜肴还天天换花样不重复,服务员经常拿着一周菜单征求意见,问合不合口味,有时我不舒服,她们就会把饭菜主动送到家里。”赵德利说。
用完午餐,赵德利就回家睡午觉了,其他的老人们也走了。
下午有医生坐诊体检
下午2点,居家养老中心重新又热闹起来了。赵德利和老人们玩起了牌。没玩一会儿,隔壁的医疗服务室门开了。这一天轮到白云医院的李医生前来坐诊为老人们服务。赵德利的高压忽高忽低的,需要按时接受检查。李医生给赵德利量了血压,发现还算正常,就再嘱咐他在饮食上再注意一点。
天渐渐暗下来了,赵德利在居家养老中心吃了晚饭后,离开了居家养老中心,回到家里,看了会电视,洗漱完毕后就寝。
■延伸阅读
“五豆浆”的来历
白云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有个老年协会,每天早晨5点不到,这个协会里的一些老人就开始忙碌起来,磨豆,煮豆浆。1个半小时后,一阵阵豆奶的香味就像这个秋季四溢的桂花香飘散在空中,沁人心脾。
豆浆还未煮好,来盛豆浆的队伍就已经排得很长了。没有提前预订的,还不一定盛得到。老人们熬的这个豆浆可有特别的名头,叫“五豆浆”,喝过这种豆浆的小区居民都说,喝了“五豆浆”,外面卖的不要喝了。
说起“五豆浆”,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呢。
今年81岁的许师傅是白云庄社区的热心老人。许师傅的儿子得糖尿病已经有些年头了,一直靠药物维持,药一停血糖就高。后来许师傅想了一招,用黄豆、黑豆、青豆、豌豆、花生,按照3∶1∶1∶1∶1比例配制榨成豆浆,让儿子每天早晨一杯“五豆浆”,没想到,一个月后血糖稳定了,三四个月后,居然药都不用吃了,而且人还长胖了不少,儿子也成了许师傅“五豆浆”的活广告。“豆类中含有丰富营养,‘五豆浆’又被称为‘长寿五豆浆’,对中老年人很有好处。”许师傅说。
社区知道这一情况后,因势利导,帮助社区的老人成立了老人豆浆自制小组的老年协会,陈宏、许宝玉、史芝佳、余善英等热心老人自发地加入进来,用家里的豆浆机磨豆浆,满足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自身的需要。但没想到在小区里非常受欢迎,名气也越来越大,上门索求的小区居民越来越多。于是,社区又专门购置了一台豆浆机。
2007年8月,“五豆浆”在白云庄社区“新鲜出炉”,0.6元一杯的特色豆浆受到小区居民的追捧,一个月后,像订牛奶一样,小区里五豆浆的订户达到了58家;现在已发展到了百余户了。两台家用豆浆机早已不够用了,老人们又自筹资金买了一台大功率的浆渣分离机。
为了让小区住户特别是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一早就能喝上热豆浆,老年协会的老人们每天早早起床,有时早到4点半,平时还要坐几站路专门到批发市场选购品质佳的“五豆”原料。
■新闻背景
我市近七成老人“空巢”
宁波是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从1987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近年来,老年人口绝对数以年均不低于3%的速度递增,2008年的增幅更是达到了6.19%。
截至2008年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93万,占总人口的16.26%。其中,农村老年人口为60.61万,占全市老年人口的65.17%;80周岁以上人口为13.78万,占老年总人口的14.82%。可见,我市老年人口呈现基数大、增长快,在人口老龄化的同时伴随高龄化的发展趋势。
与此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家庭日趋小型化、核心化,空巢老年人日益增多。据2007年抽样调查,全市约有67.79%的老年人为空巢老人,农村空巢老人比例更高;而空巢老人中,独居老人占26.45%。
90%城市社区有居家养老中心
为解决广大居家老人的养老问题,2004年上半年,我市启动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起初在城区部分社区试点,后逐步向其他社区推广。2006年下半年,选择了经济相对较发达、农村老年人口规模相对适中的镇海区和北仑区试点,开始了从城市逐步向农村拓展和延伸的探索。2007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市有序推行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目前,居家养老服务已在全市90%的城市社区和7.2%的行政村实质性开展,其中,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实现了实质性服务在城市社区全覆盖。目前,全市已在社区(街道)建立136个带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农村已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84个。
政府出资为老人请保姆
对于生活自理能力差、经济困难、无子女或子女不能实施有效照顾的居家老年人,如何进行生活照料?对此,我市相关部门采取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出资聘请专职服务人员向这些居家老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务。
海曙区按照每位老人每年2400元左右的标准为700多名高龄、独居困难老人购买家政服务;镇海区对70周岁以上经济和生活自理有困难,无子女或子女残疾或子女不在本区的老年人,平均每天提供1个小时的免费生活照料服务;江东区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和收入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70周岁以上老人(孤老、残疾老年人放宽到60周岁),按有自理能力、部分自理能力、无自理能力三类分别给予每户每月150元至250元不等的居家养老服务经费补贴。
目前,全市城乡有2000多位特别困难居家老人享受到了政府购买的养老服务。海曙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被评为第四届中国地方政府改革与创新奖。
记者 卢科霞 通讯员 陈绍友
■信息快报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绩效评估——
老人总体满意 设施尚需完善
本报讯(通讯员 周志华)为了评估居家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开展情况的满意度,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市民政局(老龄办)组织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市辖六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绩效评估活动。评估采取各地自评和委托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形式。市民政局(老龄办)在各地自评的基础上,委托宁波正信社会事务评估有限公司组织调查员对6个区48个社区的1200名居家老人开展了入户调查。日前,评估活动圆满结束。
从绩效评估的结果看,6个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体良好,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基础服务设施不断改善,相关管理制度正逐步健全,兜底救助服务工作成效明显,群众群众度比较高。在被调查的老年人中,有96.21%的老人对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
同时,通过评估也显示出当前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还存在着养老服务场所和设施整体上还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专职服务人员和志愿者服务队伍管理制度需要完善,服务组织及服务活动的动作有待规范,居家养老服务整体受益面仍偏窄等方面的问题。市民政局(老龄办)表示,将把因地制宜地解决好这次评估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作为下一阶段我市深化和规范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重点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