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江南望族小港李家后人近40人回乡寻根
稿源: 东南商报  | 2009-10-29 07:15:58

李家后人一行参加养正厅落成典礼。记者 江涛 摄

  美国、新加坡、毛里求斯……昨日,江南望族小港李家后人一行近40人,从世界各地相聚到宁波。他们满怀着赤诚的游子之情,踏上家乡的故土,呼吸着家乡泥土的芬芳,追思先人,勉励后人,报效家乡。

  捐建宁波大学小音乐厅

  昨日上午,李家后人一行近40人,来到宁波大学,参加宁波大学小音乐厅落成典礼。

  李氏家族早在20多年前宁波大学创办之初,就与宁波大学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并先后在宁波大学设立了维新清寒奖学金、信勇奖学金和李祖永奖学金等。知名建筑师李名信曾在宁波大学任客座教授,2006年,在李名信的提议下,李氏家族发动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亲人,集资40多万元,计划捐建宁波大学小音乐厅。

  李家的一位后人告诉记者,李家后人中不乏成功商人,如果让他们个人承担,他们也完全有这个能力,用不着大家一起来捐款。现在,让世界各地的李家后人都来参与捐款,这是为了体现李家的一个传统——凝聚力,报效家乡,大家共同出力。经过多方的努力,昨日,宁波大学小音乐厅终于顺利落成。

  昨日的小音乐厅“名星云集”,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胡晓平登台演唱了两首歌曲,李家后人、著名钢琴家李名强教授父女俩也登台表演。

  宁波大学校长聂秋华表示,小音乐厅不仅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还将成为宁波大学与李氏家族进一步开展文化教育交流的良好平台。

  在养正亭触摸祖先的脉搏

  昨日下午,李家后人一行近40来到北仑区戚家山街道参加养正亭揭幕仪式。

  养正亭位于蛟山公园内。秋日的蛟山公园,蓝天碧水,静谧舒适,这里正是当年李氏旧居的故地。李氏家族曾在这里繁衍生息。蛟山公园内矗立着两座相连的亭子,前立一方大理石碑,上书“乾坤亭”三字。这是1994年李家后人为缅怀先祖而建的纪念亭。

  此行中,令李氏后人备感激动的是养正亭落成揭幕。“养正亭”三字是张爱萍将军的夫人、李家后人李又兰题写的。养正亭内立有“李母张太夫人墓表”和“荣禄大夫李梅堂墓志铭”。前者是去年底镇海区在文物普查时所发现的,后者是当地一位居民的收藏品。这都是李氏家族中遗留下来的最为珍贵的纪念物。

  来自毛里求斯的企业家李名邺,操着一口宁波话。他激动地说:“我的父亲7岁离开小港老家,我是李家的第五代后人。李家后人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生活在海外。现在,有了这个古典风格的养正亭,我们就能在这里触摸到祖先的脉搏。我们会世世代代教育下一代,记住自己是宁波小港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报效家乡。”

  77岁的李宜华,原是《人民日报》国际部的编译,1982年起移居美国。李宜华激动地说:“李氏后人虽然分散在世界各地,但有着一个良好的传统,家人们联系相当密切。整个家庭有着很强的凝聚力。这次小音乐厅的落成和养正亭的落成,为家人们亲密相聚,提供了又一次机会,衷心感谢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关心。”李氏家族昨日特地向当地政府赠送了一幅画和上写“祝家乡繁荣昌盛”的匾额。

  据当地街道一位负责人介绍,李家世代爱国爱乡,抗战时期,李家不少人参加了新四军。取名“养正亭”,就是培养正气、爱国爱乡之意。“李家事迹是我们进行爱国爱乡教育中很好的乡土教材。”

  ■新闻链接

  小港李家

  小港李家在“宁波帮”诸多家族中可以说是发迹最早、财力最雄厚、影响最大的家族之一。有着“近代中国实业缩影”的美誉。早在上海开埠前的1820年前后,15岁的李也亭从小港到上海淘金。经过20余年的拼博与苦心经营,李氏建立起包括航运、钱庄在内的庞大家业。

  进入20世纪前后,小港李家在上海的事业如日中天。李家第三代更是人才辈出,强手如林,其中又以曾任上海总商会会长的李云书、旅沪宁波同乡会会长的李征五及李薇庄三兄弟最为出色。他们除经营祖传家业外,还广泛投资新兴事业,如垦殖、轮船、银行、保险、丝织等,使李家成为名震沪上的工商大家族。

  在李家第三代中,李善祥(1880~1954)受抗日救亡运动影响,其子女大多投奔共产党,次女李又兰是张爱萍将军的夫人。李家第四代有多人涉足艺术领域,著名画家张大千与李家关系非同寻常,其中与张大千情同兄妹的李秋君(1899~1971)艺术成就享誉民国画坛。目前,李氏家族已经繁衍到第八代,除居住在祖国各地外,有近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海外,英才辈出。

  东南商报记者 毛信意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