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慈溪市成达农场种植的400亩绿花菜即将采收,可订单只有150亩。农场主杨成达说:“剩下的250亩绿花菜不愁嫁,已有杭州、上虞等地的食品加工企业前来洽谈采购,而且价格很有希望高于订单价格。”
慈溪市一直是宁波地区的蔬菜出口大市,出口的蔬菜产品占宁波市大市的50%。慈溪首创的“公司+农户”模式对慈溪出口蔬菜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同时,也有其局限性,蔬菜生产基地只能“指腹为婚”,根据农产品加工企业定的需求生产,缺少自主权。而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是农场没有独立法人资格,不能作为出口备案主体。
去年以来,该市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和农业部门联合,推出了区域化管理制度,蔬菜生产基地取代出口蔬菜生产企业获得独立法人资格后,直接接受检验检疫部门备案管理,并作为第一责任人对蔬菜原料的质量安全进行负责。
该市掌起镇绿叶农场法人代表叶善根说,以前菜种得再好,农场也不能给自己的蔬菜贴上“合格”标签。现在就不同了,有了独立法人地位,可以直接开具原来只能由加工企业开具的“原料供应证明”出口蔬菜通行证,供货不再是‘一对一’,今年的订单比去年增加了25%,而且议价有了更大的话语权。基地法人制还强化了基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管理,促进了规模生产进一步规范化。
而对于产品生产企业来说,也可以从繁重的源头质量管理之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主攻海外销售。海通食品集团有关负责人说,农产品质量安全一直是海通最关注的环节之一,以往从播种到采收,公司都要全程参与,牵扯了大量人力物力。现在,开发新成品、开拓新市场成为公司的主攻方向。
宁波日报慈溪记者站 孙云东 赵 科 卢萌卿 通讯员 黄筱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