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暴力男:我真的不想打,却真的忍不住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9-10-31 14:06:41

  “我们这里有个男的有暴力倾向,他的老婆不堪忍受暴打离家出走了,剩下一个5岁的儿子和一个7岁的女儿,两个孩子天天被父亲反锁在只有几平方米的小屋子里,打得遍体鳞伤。”昨天,江北慈城镇虹星村林师傅致电宁波晚报87777777新闻热线说。

  记者当天调查发现,这名父亲从小生活在暴力家庭,他说:“我真的不想打孩子,但真的忍不住。”

  锁在小黑屋里的孩子

  四五平方米的小屋子,地上胡乱堆放着锅碗瓢盆,脏得发黑发亮的床单和被子,赤身裸体的两个孩子。透过钢筋防盗窗,记者见到了被反锁在里面的两个孩子。

  这里是江北区慈城镇虹星村紧靠野外的一所出租房的其中一间。六七间平房围成一个小院,住的都是在附近小工厂打工的外来工。

  见有人来,两个孩子用惊恐的目光扫视窗外。问他们话,他们总是迟疑地望着,很少开口。

  仔细观察发现,小女孩的脸上有多处残留的伤疤,有的尚带有血痕,有的已长出了嫩皮。

  而小男孩则不愿起身,总是躺在床上,后来证实他腿上有伤未愈。男孩的脸上、身上同样有横七竖八的伤痕。

  林师傅对孩子们说:“向窗户这边走一点,让记者叔叔给你们拍一张照片,你们的妈妈看到照片就会回来了。”话刚说完,两个孩子立即活跃起来,跑到窗前,还找出他们妈妈的照片抱在胸前,让记者拍照,眼睛也比之前有神了许多。

  邻居说孩子天天遭暴打

  听说有人来看孩子,附近居民便过来替两个孩子抱不平。

  “他老婆被他打跑了,已经两年了,这两个孩子天天被毒打,残忍的程度难以形容。”

  “都是往死里打,这么小的孩子好可怜呀。”

  邻居们七嘴八舌。

  住在院子旁的一位大伯告诉记者,他每次见到孩子,脸上总是血肉模糊,今天还算好,估计昨夜没有挨打。

  林师傅说,孩子父亲打孩子的方式特别残忍,他曾发现孩子身上有针眼。此前,他们在附近另一处出租房住的时候,那父亲更是用铁丝将孩子们的手臂捆着。有一次,孩子的父亲下了夜班后打孩子,打完后,让两个孩子光着身子站在床前,一站就是一宿。第二天,他自己上班去了,两个孩子累得倒地就睡了。

  临近中午时,孩子的父亲小杨回来了。他沉默寡言,从外表上看,属于特别老实的那种人。他抓了抓脑袋说,邻居们说的没错,但自己也真的是不想打孩子,却忍不住。

  “有时候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脑子出了问题。”他对记者说。

  受虐孩子成了暴力父亲

  小杨,江西赣州人,30岁不到。他13岁时随父母在广州郊区租地种菜为生,后与同乡李某相恋,生下了现在的两个孩子。两年前,李某因不堪小杨虐打,离家出走,至今无音讯。

  小杨,自己的父母目前在慈城租地种菜。之所以没有让父母帮忙照看两个孩子,是因为他父亲比他更有暴力倾向,打得更惨。

  “我从小就是在父亲的毒打下长大的,父亲从来没有抱过我。”小杨说,“小时候,父亲丢了一点钱,硬说是我偷了,他在田里把我往死里打,我曾为此气愤得吞过毒药。”

  小杨说,当年他父亲打他多数时候没有理由,父亲总埋怨他没有出息,接下来就是毒打。

  记者问小杨:“你为什么打老婆和孩子?”

  “我就是感觉自己无能,看到老婆和孩子一副懦弱无能的样子我就想打。打老婆时,她不还手,看到她的窝囊样,我更生气,更想打。”小杨说。但对打老婆和孩子的细节,他只是连连说自己太残忍了,不肯多提。

  要治愈心病路还很长

  昨天下午,记者带着小杨来到市区。宁波灵典心理咨询中心高级心理咨询师李玥其在与小杨进行一番对话后发现,小杨的暴力倾向的确是源于他成长的家庭环境,特别是父亲的暴力阴影。

  小杨已经把暴力看成是教育孩子的一种常态方式而无法改变,虽然有时也意识到这是错误的。此外,他父亲总是用“无能”来形容他,也让他一直生活在自卑、压抑中。成人后,社会、生活的压力更是促使他将压抑的暴力倾向表现出来,而在社会上,他处于弱势,无从宣泄,于是家庭就成了宣泄口。

  一段交流后,经小杨同意,李玥其对小杨进行了催眠,让他在催眠状态下,宣泄内心的压抑,大胆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时,小杨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不再拘束,还呜呜地哭了起来,大声喊着:“我想做一个好父亲,我想有个幸福的家,我想让父亲拥抱我一次……”

  李玥其告诉记者,要治愈小杨的心病路还很长。(宁波晚报记者 张全录)

【编辑:胡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