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不少细心的余姚市民近来发现,流浪在街头巷尾的乞丐越来越少了。来自余姚市救助管理部门的统计,如今常年流浪在姚城街头巷尾的乞丐人数,已从前几年的600余人下降至目前的40余人,其中繁华路段强讨恶要和假乞丐现象几乎绝迹。
“以前,与国内其他发达地区的城市一样,流浪在姚城街头的乞讨人员几近泛滥,不仅有损于市容,也给社会和谐带来不少隐患,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余姚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傅迪华告诉记者,为切实解决这一痼疾,余姚市依靠社会力量,分类劝导救助乞讨人员,创出了一条社会化救助管理新途径。
为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救助管理工作,余姚市建立了民政、公安、妇联等多部门联动机制,还建有一支100余人的义务劝导员队伍,他们由教育、心理、法律方面的专家和社区干部、热心居民、城管队员、片区警察等组成。
在救助管理过程中,对于因生活无着落而沦为乞丐的成年人,救助管理部门一方面尽可能地帮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鼓励他们自谋职业。今年9月2日,救助站工作人员看到来自贵州安顺的流浪人员胡斯勇面容憔悴、神情沮丧。经仔细询问,得知他几天前来余姚打工,因找不到工作花光了盘缠,已经几餐没吃饭了。工作人员耐心开导,帮其分析自身特长,认为他有纺织业从业经验和技能,可以在纺织业比较发达的绍兴找到工作。经胡斯勇同意,救助站还给他买了到绍兴的车票。没几天,胡斯勇就打来电话感谢救助站工作人员,说他已在绍兴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据统计,仅今年年初至今,就有200余名乞讨者在余姚救助管理部门和义务劝导员的帮助下,放弃乞讨生涯。
流浪乞讨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遭遇家庭暴力、受骗上当的妇女儿童。余姚市救助管理部门和妇女庇护所就有重点地对流浪妇女和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和感化,帮扶安抚,并积极为他们维权。来姚打工的女子关某,前不久被丈夫殴打后离家出逃,已在街头流浪多日。关某暂住地的妇联干部找到她时,关某提出要求回老家。当妇联干部获知关某有一个10个月大的孩子,且与丈夫张某有一定感情基础时,遂耐心开导她,并陪着她上门批评教育张某。最终,小两口重归于好。今年年初以来,余姚已成功救助了22名妇女,并解救了28个儿童,送他们回家上学。
职业乞讨者是乞讨人员中最难对付的一个群体,余姚市专门为职业乞讨者建立了“长期滞留乞讨人员档案”,让教育、心理、法律方面的专家进行“一对一、一劝一”帮教劝导,力劝他们回原籍走上自食其力之路。与此同时,余姚对那些在幕后操纵、控制乞讨人员的团伙,进行严厉地打击。今年就抓获了五六十名犯罪分子。
据悉,余姚自开展细化分类劝导救助以来,每年来姚乞讨者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放弃了乞讨,走上自食其力、自谋职业的道路。
宁波日报余姚记者站 卢众 张伟 记者 王量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