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宁波急救人员待遇不高又辛苦难招到男医生
稿源: 东南商报  | 2009-11-12 07:24:48

唐旭(右)在救护车上做准备。记者 戚颢 摄

  下雨天,江北谢家附近一个工地的工棚屋顶漏了,爬上去维修的齐师傅脚下一滑摔了下来……工友连忙拨打120,赶来的急救医生是个年轻的姑娘。她询问病情、包扎伤口,冒着大雨把伤者抬到救护车上,全身被淋了个透。这个女急救医生叫唐旭,今年11月1日才上岗。在此之前,因为这个工作太辛苦,宁波已经很多年没有一线女急救医生了。

  女医生要抬担架

  11月1日正式运行的市中医院急救点,一个医生、一个担架员、一个驾驶员组成了一支急救队伍。唐旭和李薇是急救医生。眼下,她们是宁波城区仅有的两名一线女急救医生。

  记者昨天前去采访的时候,唐旭刚从一个车祸现场回来。

  在此之前,唐旭在医疗战线奋斗了7年。2002年大专毕业后,她在宁大附属医院实习,后来考取了行医资格,又花了三四年时间拿到本科文凭,马上要升主治医师了,她考到了急救中心。经过一年半的培训和跟车见习,唐旭开始独当一面。

  唐旭说,她进了急救中心才知道,医生也要抬担架,“我们一组只有一个担架员,医生不能不抬。”

  在唐旭的印象里,最重的患者有170多斤,那是一个胖女孩,干家务时闪了腰。家里只有一个帮不上忙的母亲,唐旭和担架员、驾驶员一起把她从6楼抬下来。第二天,唐旭发现自己的手酸得都举不起来。当然,6楼不是最高的,她还从9楼往下抬过患者。

  除了要干体力活,还要应对各种血腥场面。11月8日下午,慈城保国寺附近,一个小伙子因为打架身中数刀,倒在草地里,血流满地。唐旭赶到现场时,伤者已经奄奄一息,血腥味扑鼻而来。好在平时训练有素,唐旭强忍恶心,给他缠绷带止血、吸氧、静脉注射,并予以心电监护。弄完才发现,自己胸前一大块也被血浸红。伤者后来被安全地送到市第二医院。

  连续工作12小时

  两个医生换班,一上班就连续工作12个小时,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如果晚上7点55分左右有危重病人,她照样得出去。休息时间如果有特殊任务,她也得去。唐旭说,领导已经很照顾女医生了,没让她们值全夜班。

  已近而立之年的唐旭还没有结婚,在记者面前也不承认有男朋友,“以前一心想拿到本科学历,又要工作又要读书,没那心思。现在工作太累,没精力了!”驾驶员在旁边笑:“这一行,还真不适合女人干。”

  唐旭说自己不是最苦的,同事李薇是研究生学历,一毕业就干这个了。李薇刚结婚,家住东钱湖,如果要在早上8点前赶到站里,6点就得出门坐公交车。

  当然,女医生也有女医生的优势。急救中心医务科科长王国文告诉记者,男医生出车的时候,往往会有病人家属称急救款太贵或所谓服务态度不好而拒绝付钱,还有人提出一些超出急救范围的要求让医生为难。而女医生很少会遇到这种情况,毕竟没人会存心为难一个为自己忙前忙后的弱女子。她们亲和的笑容,柔软的话语,很容易赢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

  很难招到男医生

  “她们现在是不分日夜全身心扑在工作上,等她们都成了家,有了孩子,再这样要求她们,就有些不尽人情了。”王国文在肯定两名女医生工作的同时,也有一些担心。

  王国文告诉记者,一般急救中心的女医生都是做调度或行政的,宁波已经有很多年没有一线女急救医生了。按以往的惯例,招聘时如果同等条件下有优秀的男医生,一般会优先录用男医生。这个绝对没有性别歧视,女医生业务绝对不差。只是这一行太辛苦,怕女医生吃不消。可能因为急救中心工作量大,待遇也不算高,真正优秀的男医生都不愿意来。招考时报名人数很少,比一般事业单位招考要冷清得多。那天他到笔试现场一看,大部分都是“娘子军”,就知道不可避免要招女医生了。果然,层层筛选下来,最符合条件的就是她俩。

  宁波急救人员不足

  急救中心相关负责人分析,女急救医生的出现,从侧面反映出宁波急救人员力量的不足。按照国家发改委制定的“每5万人一辆救护车”的标准,宁波的救护车和急救人员拥有量和配备处于全国中上水平,但与这个标准相比还有一段距离。就每辆车来说,一般都要配两个担架员,有的还配护士,但宁波往往只配一个担架员,没有护士,抬担架的事常常是医生来做的。

  眼下,宁波正在加紧急救建设,自市中医院设急救点后,下个月解放军113医院也将加设站点,但人员配备却远远没有跟上来。解放军113医院急救点的医生还没有确定,很可能会从该院内部抽调。

  这名负责人分析,虽然急救中心是事业单位,但有志于急救事业的人才并不多,主要是许多医务人员觉得太辛苦,责任大,待遇一般,提高业务的机会也不多。此外,社会偏见也是一个原因。很多问题并不是卫生系统内部可以解决的,需要政府的宏观规划和各部门的配合。

  东南商报记者 樊卓婧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