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宁波市第20届大中专毕业生供需洽谈会现场。
图2为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事局局长金俊杰(右二)赴全球最大的注塑机制造企业——宁波海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调研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图3为宁波市一批优秀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受表彰。
长期以来,宁波的毕业生首次就业率都在90%左右。今年至今,在全国各地毕业生首次就业率普遍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宁波仍保持高达85.6%的首次就业率——
何兵 沈朝晖
【引 子】
自去年以来,一边是受金融危机影响不断缩减的工作机会,一边是已经飙升到600多万的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严峻的就业形势让全社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就在各地政府纷纷出台各项政策,紧张抵御毕业生就业“严冬”之时,宁波却收获着从容。
数据显示,过去的2008年,尽管金融危机对以外经外贸出口加工为主的宁波影响明显,但是,宁波市的高校毕业生首次就业率仍然达到89.5%,有40751人实现了首次就业。延续了从1994年以来首次就业率每年都保持在90%左右的记录。
今年,截止到10月31日,宁波市已接收高校毕业生41814人,其中接收宁波生源和接收其他地区生源高校毕业生各占一半。在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首次就业率普遍较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宁波仍有35793名毕业生实现首次就业,首次就业率达85.6%。
在当前整体就业困难的大背景下,宁波如何取得如此高的就业率?
政策铺路,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有准备才能显得从容。宁波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由来已久。市委、市政府历来坚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老百姓的希望工程、社会的稳定工程、政府的民生工程和高校的发展工程,从1999年实施“一号工程”率先在全国推出“外地生源中专以上学历毕业生均可在宁波就业落户,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可先落户后就业”的“无门槛”户籍政策,到2006年8月创新出台《宁波市关于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提出18条具体措施力促毕业生充分就业政策,始终坚持“把大学生就业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整个社会保障工作相结合,与城市的人口素质提升相结合,与促进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相结合”的理念,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创新政策体系,通过拓展渠道、搭建平台、帮困扶贫、鼓励创业等多种途径促进毕业生就业。
有了长期以来形成的重才爱才风尚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积淀,因此当2008年袭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企业人才需求减少,毕业生就业信心不足等形势时,宁波各级人事部门及时察觉,超前谋划、从容应对,化就业危机为人才机遇,加强舆论引导和就业指导服务,积极组织开展“人事局长进高校”、“企业家进高校”、“人才服务机构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进高校”等活动,通过形势宣讲、就业辅导、校企对接、重点难点问题探讨,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民企、社区就业。
去年底今年初,中央、国务院及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连续出台文件,对促进就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系统的政策措施。借此东风,为稳定和扩大就业,宁波加大了对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3月19日,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4月22日,市政府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通知》;接着人事、劳动保障、财政、工商等十二个部门制订出台了临时性下浮高校毕业生医疗保险缴费费率、自主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操作规程、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贯彻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通知等四个配套文件,全面完善和细化了我市促进高校毕业就业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体系。
这些政策,一方面,大力开发公共岗位,提出并实施了在今明两年特招4000名毕业生(其中3000名为事业编制),进行培训后充实到农村中小学、学前教育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物流基地企业等单位的招考工作,今年第一批录取的1515名高校毕业生免费培训已于7月初全面展开,目前已全部进入岗位实习阶段,预计年底即可按计划办理录用手续。另一方面,引导和鼓励企业积极吸纳和储备毕业生人才。对企业录用宁波生源毕业生的,除下浮医保缴费费率外,财政还提供2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减轻企业用人负担。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事局局长金俊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不但要加强宏观调控提升政策引导的水平,还要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所以,作为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首先要强化责任意识,建立政策引导促就业的长效机制。
正是基于此,宁波市人事局特别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市对县(市)区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的主要内容,从制度上保证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市人事局年初在制定年度计划时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今年人才开发工作的重点,专题召开全市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进行统一部署。定期会同有关部门分析就业形势,研究制定对策措施,完善就业政策。全市各地人事部门积极行动,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作为今年的核心工作,把人才开发与毕业生基础人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出台了全面贯彻市政府文件精神的各种措施。
奉化市实施了“企业人才聚集计划”,对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和紧缺专业毕业生,由市财政提供每人每月200元-800元不等的财政补助;慈溪市把解决慈溪生源毕业生就业列入慈溪市十大实事工程,启动“千名高校毕业生储备计划”,对到企业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给予每人每月300元—600元不等的津贴,并按每人每年1500元标准补助社保费用个人负担部分,去年已首次选拔245名毕业生到企业工作,今年又有95家企业推出856个招聘岗位预计招聘700人;余姚市对到企业工作的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给予每人每年1500元的租房补贴;宁海县筹建100套人才公寓把到企业工作的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列为保障范围;象山县把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列入人才公寓申购对象;江东区对物流企业录用市现代物流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招取的全日制高校毕业生给予企业每招一人1200元的财政补助。
通过共同努力,我市已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协调,部门各司其职,上下联动、市、县(区)齐抓共促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良好工作格局。根据财政部门初步测算,2009年全市用于对各类对象补贴、补助,财政需要多支出1.5亿元,现已实际投入1300多万元。
搭建平台,增加毕业生求职门路
多一次交流,就多一次机会。宁波市人事局副局长孙国茂表示,市场经济条件下,搭建好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招聘平台,是实现充分就业的前提。因此,我们只要把就业政策导向和市场潜力挖掘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人才市场的发展规律和基础配置作用来进行调控,就能有力地促进毕业生人才充分就业。
今年以来,我市各级人事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搭建多层次、多形式的招聘服务平台,积极开展现场招聘、专场招聘、校园招聘等形式多样的招聘活动,多方满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需求。如举办了综合性的第20届大中专毕业生洽谈会,开展阶段性的“2009春季共克时艰,储才迎春”、“助飞梦想——就业服务进校园”等面向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活动和赴重点城市、重点高校的赴外招聘活动,还首次探索举办了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专场招聘会、“百家人才服务机构进校园”专场招聘会。截至10月底,全市针对高校毕业生举办的各类就业招聘会已达82场,共有8200多家次单位设摊招聘,提供岗位49300多个。
同时,我市大力开展网络招聘活动,组织参加全国部分大中城市人才中心联盟网络招聘,为毕业生提供网上就业对接平台、就业见习岗位和就业指导服务,通过网上与网下、有形与无形市场的互动互补,实现供需信息对称与匹配。另外,还坚持以信息政策为导向,连续三年在“高洽会”上发布“紧缺人才指数体系”,每季度发布毕业生供求信息、每个月发布统计信息、即时网上供求信息,确保高校毕业生在第一时间掌握更多最新的招聘信息和市场动态。
在搭建好毕业生招聘平台的同时,还优化各类服务。在2006年建立全大市统一规范的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毕业生提供“一站式”的优质服务。今年10月联合宁波企业联合会、宁波企业家协会组织开展了“百名企业家进高校”活动,通过讲座与招聘同时进行、“模拟白领生活”建立大学生见习基地、开展大学生创业项目资助计划等,实现政府、企业、高校、学生的“四方共赢”。
在大力开展就业指导系列活动的同时,还征集并发布就业岗位信息12万余条,举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咨询59场次,14000多名毕业生参加了咨询。为让高校毕业生提前进入企业就业过渡期,2009年起在全市实施万名毕业生见习计划,明确要求各县(市)、区按指标开展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各级人事部门还把参加见习的对象扩大到在校毕业班学生,把未就业登记提前到一毕业就可办理。今年已新考察审批大中专毕业生实践基地56家(其中市级8家、县市区级48家),全市已累计建立大中专毕业生实践基地216家(其中市级33家、县市区级183家)。全年共推出见习岗位7500多个,帮助安排5464名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同时,为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毕业生见习工作,减轻用人单位吸纳见习学生负担,对在全市各类用人单位见习的宁波生源未就业毕业生,还实施了由所在地财政给予每人每月500元的生活补助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毕业生见习工作的开展。今年我市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七部委列为全国首批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重点联系城市之一。
全市各地人事部门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海曙区建立就业信息发布机制,通过短信群发系统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建立就业沟通渠道,今年上半年为2000余名毕业生和200多家企业送去4000多条信息,还建立了企业人力资源经理QQ群、未就业毕业生QQ群、楼宇企业人才服务QQ群等;慈溪市对赴慈实习一个月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实施交通费补助并发给300元-600元不等的生活补贴,今年共有近百所高校的340名高校毕业生到慈溪实习,有近200名学生与实习企业签订就业协议留慈工作;奉化市今年新建1家市级、3家县级大中专毕业生实践(见习)基地,对成绩显著的6家见习基地分别给予了1万元的工作经费补助,组织实施了“千名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已安排267人到全市13家就业见习基地见习,目前已有259名学生找到正式工作或读研深造。
帮困扶贫,
托底援助困难毕业生就业
解决困难家庭未就业毕业生后顾之忧并帮助其尽快就业,是政府责无旁贷的责任。近年来,宁波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困难家庭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不断加大帮扶力度,不断完善援助制度,从政策、资金、措施等各个方面为其提供跟踪服务,确保毕业生求职成本降低、援助政策落实。
今年,宁波首次把城乡困难家庭中申领助学贷款并完成学业的本地生源已登记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同城乡低保和零就业家庭、特困职工家庭的高校毕业生一起列入重点就业帮扶对象,除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就业推荐、安排见习、跟踪回访及人事代理等“一条龙、一对一”的全免费服务,优先帮助其实现就业外,还将困难家庭未就业毕业生临时生活补助标准从每月500元提高到每月800元,以解决其后顾之忧。同时,对困难家庭毕业生,在考录公务员、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免收考试费用和体检费用。北仑、奉化、镇海等地向社会公开承诺,保证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100%就业;江东区把有就业愿望、就业能力弱的“零就业”家庭的失业高校毕业生,托底安置在公益性岗位就业;鄞州区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特困职工家庭、城镇零就业家庭、主要靠申领助学贷款完成学业等生活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在临就业期间一次性发放2000元的求职补助。截至8月31日,全市已完成未就业毕业生登记300多人,完成已登记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推荐600余人次,基本上达到每位登记未就业的毕业生推荐就业岗位2次以上;并及时向所有符合条件的本市困难家庭未就业毕业生核发临时生活补助和就业技能培训补助。
对此,市人事局局长金俊杰表示,政府要努力成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政策环境营造者、社会各方面力量组织者、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保障者。
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需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的广泛参与,其中民营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在盘活岗位资源、推动就业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基于这样的考虑,近年来,宁波市人事局把加快培育和发展人才中介机构作为人才开发的重点之一。在今年出台的促进毕业生就业政策中,结合宁波实际鼓励人才中介服务机构通过派遣录用宁波生源毕业生,对当年录用派遣20名以上宁波生源高校毕业生的机构每多录用派遣1名毕业生,由市财政提供200元的资助补贴,为促进本地生源毕业生就业开辟了更广阔的渠道。“高洽会”期间还专门提供免费场地让民营人才中介机构进行自我推介、扩大影响。在今年4月全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还大张旗鼓地表彰了8家优秀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以鼓励民营中介机构发展不忘回馈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目前,全市的131家民营人才中介机构,每年派遣人才数量4万多人,其中派遣高校毕业生5000余人;每年组织推出就业岗位4万余个,其中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占30%。
比如,宁波东方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积极向派遣用工单位宣传招聘大学毕业生优惠政策,大力举荐优秀大学毕业生。今年以来,东方公司向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鄞州银行、宁波市李惠利医院等派遣应届大中专毕业生531人(其中,派遣宁波生源450人),占全市省部属、市属单位接收毕业生总量的9.51%。通过努力,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已经初步形成了政府所属和社会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互有侧重、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同时,全市各级人事部门还联合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组织开展了多渠道、多形式就业指导服务和政策宣传活动。如海曙区成立了由企业经理、高校教师、政府职能部门领导、专业培训机构等专家组成的毕业生就业培训志愿导师团,已有导师10余名,采取公益形式开展各类培训,引导毕业生顺利就业。一些企业也积极为毕业生就业出力,如宁波柯力公司主动与宁波工程学院合作在学院设立企业奖学金,为优秀及困难学生提供经济帮助,迄今已有200余名学生获得柯力奖学金,总金额有80多万元。在此基础上,柯力公司还为学院学生提供了见习、实践及就业的机会,截至目前,已有20余名该学院毕业生进入柯力工作。
鼓励创业,
引导毕业生走向农村基层
以创业带动就业,从而缓解就业压力,也是宁波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途径。为此,我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正确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切实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全市研发园区、留学生创业园、科技孵化基地、服务业产业基地、创新创业基地等各类基地每年要新增安排2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补助本市生源高校毕业生和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员来基地创业。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通知》中规定,对以灵活就业形式实现就业,办理就业登记并参加社会保险的宁波生源高校毕业生,由就业登记地财政按灵活就业最低社会保险缴纳标准三分之二的额度给予最长不超过24个月的补贴,这使每个灵活就业的毕业生每年可获得约7500元的社保补贴。对在校园内设立学生创业教育学院或创业辅导中心,有效开展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并承担政府就业指导部门委托,积极开展宁波生源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的在甬高校,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10万元的资助。对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小额担保贷款的对象扩大到持有《未就业毕业生登记证》的宁波生源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符合条件的宁波生源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经创业培训考核合格的,贷款额度可放宽到8万元;能提供有效抵(质)押物进行反担保的,贷款额度放宽到15万元;3名以上(含3名)毕业生合伙经营解决就业的,贷款额度放宽到最高不超过25万元。同时,积极鼓励表彰创业。2009年4月25日,在被誉为宁波经济界“奥斯卡”的2008宁波创业创新风云榜颁奖盛典上,首次特别推出了“2008年度宁波市大学生创业新秀企业”榜单,对10名大学生创业优秀代表进行隆重表彰,以鼓励广大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科技创新。
全市各地纷纷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引导鼓励大学生创业。镇海区设立100万元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对优秀创业项目,经评审后给予3万元—20万元的启动资金。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创业,优先安排小额贷款并予以全额贴息。实施“零房租”、零首付”为入驻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注册、登记等“一站式”服务。目前该区大学生创业园已有11个大学生创业团队入驻,涵盖计算机网络、艺术设计、包装、新能源、新材料研发、生物科技等多个领域。奉化市专门建立了毕业生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分别在江口、岳林设立了高校毕业生创业基地,市财政专门安排200万元资金用于创业扶持,对创业资金有困难的毕业生给予8万元—2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同时减免有关规费。截至10月31日,全市已新建成大学生创业园9个,有近20个大学生团队进园创业,创业大学生40多名。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基层先就业后择业一直是国家倡导的方向。我市于2000年就率先在慈溪、江北、宁海和余姚等地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成为全国最早实施“大学生村官”工程的地区之一。2006年,又出台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实施意见》。近年来,我市围绕“下得去、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要求,积极探索健全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的长效机制。各地还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大学生服务农村基层先进事迹报告会和优秀大学生村(社)干部表彰活动,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截至2008年底,全市已累计选聘2885名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目前在岗的有2617名,其中在村工作的有2056名,在社区工作的有561名。全市已基本实现了“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