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户在溪南湖山雷笋大户虞如坤的雷竹园取经 卓建青/图
中国宁波网讯(特约记者 卓建青)记者13日上午在溪口镇农业特色办举办的雷笋培训班上获悉,溪口雷笋面临土壤严重碱化、产量下降难题。如何应对?5位参与国家级笋技术“星火计划”的笋农已提前介入笋生产试验,上午,近60位示范户来到溪南湖山雷笋大户虞如坤的雷竹园取经。
溪口雷竹面积从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两分地发展到现在的4.2816万亩,其中有机雷笋面积1.9834万亩,雷笋产量达到4.5万吨,产值1.8亿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29%。全镇有1.3万户经营雷笋产业,户均收入1.3万元。雷竹收入已经成为当地农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雷笋已经成为溪口农业的特色主导产品。2001年8月,溪口镇5025亩雷竹园经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颁证委员会考评,被确认为目前国内雷笋生产中唯一通过有机生产认证的有机雷笋基地。同年被誉为中国雷笋之乡,2007年被评为宁波市农业产业基地,2003年和2006年在浙江省农业博览会上“溪口牌”有机雷笋被评为金奖产品。
近几年来,溪口镇农办、科协、成校创造性、示范性地积极组织实施了雷竹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探索,并进行多项实验,如“嫩竹移栽”改变过去一月种竹的传统做法,现在是霉季种竹,优点是易成活,早成林、提早产出等,提高笋产值。其中“雷竹夏秋季出笋技术”通过秋季覆盖,使雷竹在秋季就能出笋,同时提高了夏季八月小笋的产量。统计表明,实施雷竹夏秋季出笋技术示范户的雷笋收入与传统管理相比,亩收入增长近10倍。2006年10月由溪口镇成人学校承担该项目,被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虞如坤、毛华方等5位农户承担了试验任务。
今年大田雷笋收上后,镇科技人员在下乡时发现,由于多年覆砻糠、铺鸭泥,雷竹园的土壤呈现严重碱化,适宜酸性土壤生长的雷竹新根贫乏,势必影响明年的出笋与收入。据专家介绍,土壤酸性过强、碱性弱还有药可施,但PH值(碱度)过高,目前还没有药物和手段可弥补。针对这一难题,雷笋大户虞如坤采用了减少鸭泥投入、间铺酸性肥料的办法搞试验。毛华方则用生泥间铺的方法降减土壤PH值。通过他俩试验和实地挖刨查证,效果明显。广大笋农示范户决定对照效仿,并加强田间观察和管理、登记,互通信息。由于雷笋健康生长对土壤的要求很高,制约土壤的土质、温度、湿度、药物和基肥又随时会变化,因此尚无标准可依。专门负责该项工作的镇正局级调研员江立通表示,将继续采用政府搭台,农民唱戏的方式,为雷笋产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以镇成校科技攻关组和专家顾问组为中坚,与笋农示范户们一起立课题进行破解,推动雷笋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确保溪口雷笋产量和品牌,确保一方笋农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