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彩旗、鲜花、锣鼓……昨天对于沈家门港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经历岁月的洗礼,沈家门港迎来了它开港600周年的“生日”。昨天下午2点半,舟山市普陀区为庆祝沈家门港开港600周年的各类“庆生”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主题方阵庆港巡游
典礼现场,在嘹亮的海螺号角声中,一个个红色的渔浮子被渔家姑娘交到在主席台第一排就坐的嘉宾手中。大家一起拉动渔浮子连着的红绳,为栓船石揭碑。整条滨港路沸腾了。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由9大主题方阵及外籍船员方阵组成的庆港巡游,千余人组成的巡游队伍从沈家门半升洞出发,沿滨港路往西,到东河路口,吸引了不少前来观看的市民和游客。
看到这番热闹的场面,不禁让人回想起沈家门港600年一路走来的风雨历程:
历史上的沈家门并非以渔港出名,而是作为“东亚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港。从唐代初期开始,沈家门就是当时明州港通往高丽、日本等国的必经航道。沈家门港开港的明文历史记载,可以追溯到“明永乐七年(1409)建立沈家门水寨,驻水师防守”。直到清康熙年间,随着海禁政策的放宽,沈家门渔港设施才渐臻完备,中国最大的天然渔港逐渐显现。
从1950年舟山解放至今,沈家门港的渔业取得了蓬勃发展。1985年,普陀渔民吹响了进军国际大洋的号角,舟渔公司四艘两对8101型渔轮乘改革开放的东风拔锚起航,远赴西非塞内加尔渔场生产,拉开了普陀发展远洋渔业的大幕。
上世纪90年代初,普陀相继组建数家远洋渔业企业,普陀远洋渔业发展步入一个全新阶段,先后组织实施了北太鱿钓、西南大西洋鱿钓、印尼拖网,贝劳、马绍尔金枪鱼延绳钓和缅甸拖虾等一大批远洋渔业新项目,远洋投产渔船规模逐年扩大,作业区域不断扩展,远洋人员队伍迅速壮大。远洋渔业的迅猛发展,使得沈家门渔港成了世界闻名的金枪鱼、鱿鱼的集散中心。
鱼货吞吐量全国第一
如今的沈家门港已是全国最大渔港和东海渔场的中心,和秘鲁的卡亚俄港、挪威的卑尔根港并列为世界三大渔港,每年鱼货吞吐量超过百万吨,居全国首位。
夜幕降临,鲁家峙肚脐山脚下人声鼎沸,渔火传递、点亮火种、渔灯祈福、全港亮灯……亮灯仪式把这里照得如同白昼。
晚上7点半,烟火打出“热烈庆祝沈家门港开港600周年”的字幕,音乐焰火晚会在东港二期开发区热闹登场。
以8艘仿古木帆船为主体,包含“渔歌、渔号、渔鼓、渔网、渔灯”等渔文化元素的渔港秀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而停在渔政码头的俄罗斯船只更是为沈家门港增添不少异域风情。
“现在的沈家门渔港,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渔港,而是一个以十里渔港为中心,包容四周岛屿的大沈家门渔港概念,不但工业发达,第三产业更是蓬勃向上。”舟山市普陀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远洋渔业,沈家门独特的港、渔、海景色,还与普陀山、朱家尖岛形成了旅游“金三角”,吸引了的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东南商报记者 范洪 石承承 舟山日报记者 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