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宁波工程学院向企业推广311项科研成果
稿源: 东南商报  | 2009-11-21 10:21:26

  

  中国宁波网讯 近日,目前世界上在恶劣外海环境中建造的最大跨度斜拉桥——金塘大桥将正式通车。在荣耀的背后,凝聚着无数人的不懈努力,参与大桥科研项目的宁波工程学院教授干伟忠就是其中一位,他潜心研究的“海洋环境混凝土结构钢筋腐蚀监测预警系统”被成功运用到舟山金塘大桥工程上,对该工程顺利竣工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宁波工程学院通过校地合作这一载体,投身地方重大工程建设,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中小企业抵御金融危机能力,5年时间向企业推广科研成果311项,有效凝练了应用开发型办学特色,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为重大工程项目解难

  在服务地方上显露身手,一直是宁波工程学院的不懈追求。2003年,该学院建工分院干伟忠教授申请到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海洋环境混凝土结构钢筋腐蚀监测设计研究”课题。2005年,这一科研成果被成功推广到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混凝土耐久性监测系统项目中,并被大桥指挥部称之为:“杭州湾跨海大桥有百年寿命的保健医生。”2006年,干伟忠向科技部申请到了重点科研项目——海洋环境混凝土结构钢筋腐蚀监测预警系统研究,今年4月该课题顺利结题,接着这个科研成果又被运用到了舟山金塘大桥工程上。

  该校另一名教授——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失效分析专家徐金富把科研方向定在企业需求上,他研制的M16-M22六角切边模具和M4-M14内六角冲头以及制筷机切刀,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该成果被余姚市一工厂投入批量生产后,该厂每年产值也因此增加了1000多万元。宁波天安集团承担了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电力保障任务,为基地提供高压交流断路器,其中的关键部件——螺旋弹簧触指就是徐金富研制的,该弹簧触指的性能及寿命,达到并超过了国外少数国家能够生产的产品水平。

  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经过多年的发展,宁波市的企业由体制改革形成的优势逐渐减退,转型升级任务排到了重要日程。以工科为特色的宁波工程学院,紧紧把握了在这个舞台上出演重要角色的机会。该学院材料研究所的邵双喜教授,面对宁波制革业环境污染严重、产品遭遇欧美等国设置的绿色技术壁垒等难题,主持了“建立低Cr(VI)绵羊革工艺及在线检测系统”,围绕皮革中Cr(VI)的产生原因、低Cr(VI)的绵羊服装革工艺及皮革化工材料的应用、在线检测系统和方法等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经产学研三方合力攻关,该成果通过了浙江省科技厅主持的技术鉴定。由该项目技术形成的绵羊环保型服装皮革新产品,成为宁波飞帆皮革有限公司的主导产品,当年产值就达到了5600万元,出口创汇198万美元。此技术还被广东、河北和浙江省内的皮革企业应用,4年创造产值4亿多元。

  长期从事材料表面改性研究的鲍明东教授,是该学院机械分院的副院长。他的科研项目“等离子体沉积纳米减磨镀层研究”,获得了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这项成果被宁海易利模具塑料厂等多家企业应用后,产品效益达8000多万元。今年1月,他与奉化市一家密封件企业签订了为期3年的合作协议,为企业研制密封件材料,目前已突破了关键难题,科研课题完成后将大幅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帮助企业抵御金融危机

  宁波市有中小企业12000多家,占企业总数的99.7%,产值达全市经济总量的72%以上,由于多为外向型企业,在全球金融风暴袭来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宁波工程学院的管理者对此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党委书记郭华巍、院长高浩其主动动员并带领教授、博士下企业,与企业共克时艰。该学院化工分院院长房江华教授把“新型高性接枝聚丙烯的制备”专利转让给宁波江北诚达色母粒有限公司,很快实现了产业化,诚达公司的产品竞争力也因此大增,在抗击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企业效益不降反升。房江华还和胡敏杰、杨建平两位老师组成了科研团队,他们研制的“常温低渣磷化工艺”,被宁波华锦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应用后,不仅减少了污染,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全部出口欧美,年销售额达1亿多元。

  供职该学院机械工程分院的副教授郑祥明博士,一直是服务经济社会的钟情者。他在慈溪市坎墩一些企业调研中,发现宁波威尔康气动液压有限公司生产的接头,由于不清楚压力损失等技术指标影响了出口,当即和企业签订了服务合同,仅用两个多月时间就研制成功液压快速接头性能测试台,解决了企业重大难题,产品出口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在企业的请求下,他又研制出传动装配机,为企业生产插上了科技的翅膀。现在郑祥明博士服务的企业已达4家,他研制的每一台非标设备都贴上了“宁波工程学院研制”的标签。

  东南商报记者丝帛 钱雪华

【编辑:刘夏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