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武警镇海中队退伍战士在甬留下美好记忆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9-11-24 08:59:16

  “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只因为我们都穿着,朴实的军装。

  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自从离开家乡,就难见到爹娘。

  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都是青春的年华,都是热血儿郎……”

  走进武警镇海区中队的警营,《咱当兵的人》激越的歌声在凛冽的寒风中飘荡。这是即将退伍的武警战士在演唱。11月25日,这里将有十多名战士告别警营,返回自己的故乡。在离别前,记者前往警营聆听了他们对第二故乡宁波的不了情。

  警营,人生的重要驿站

  今年20岁的徐伦,是湖北黄岗人,也是退伍军人中年纪最小的一位。他在宁波从军已有两年,面对即将来临的离别日子,这位个子矮小的军人眼中饱含着留恋的神色。他告诉记者,两年前来宁波时,父母心里很是不放心,说如果他不适应军旅生活,就打报告回家来,反正家里经商正需要人手。徐伦来到武警镇海区中队驻看守所的警营后,一开始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也算当兵?站在三尺哨台上,白天看日头,晚上看光头,想想实在没盼头。后来,中队教导员告诉他,看守所关押着犯罪嫌疑人,如果我们站岗的稍有不慎,给犯罪嫌疑人一个逃脱的机会,会给社会带来许多不安全隐患,站好岗,也是保家卫国!一席话,冰释了徐伦对当武警的误解。从此,他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和体格训练,成为中队一名优秀的战士。上月下旬,还被派往杭州,参加西博会的保卫工作。徐伦告诉记者:“过几天我将回老家了,但在宁波的日子,将成为我永远的记忆!”

  在武警镇海中队里,记者看到许多武警战士将自己结对的孤寡老人、贫困学生的名册交给留在警营内的战友们,一遍又一遍地嘱咐道:“我们走了,但军民鱼水情的优良传统要一代代地传下去!”来自广西贫困山区的战士小韦,每个月的津贴费只有300多元,而且还要寄回家补贴患病的父母,但在离开警营前,他又向中队的“爱心基金会”捐了钱,他表示这是自己对第二故乡最后一次献爱心。

  宁波,人生的美好记忆

  武警镇海中队的战士每天24小时驻守在看守所,但他们也要担负镇海区的重特大活动的安保工作和其他特殊任务。24岁的江西籍战士吴高民当兵5年,多次参加支队的军事比武,名列前茅。今年,当上级机关要求武警指派一名优秀的战士参加一项特殊的任务,严格规定要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守在一间房间里,24小时一步不离地监控违法犯罪人员时,他被选中了。其实,这是一项苦差使,和犯罪嫌疑人贴身在一起,自己也等于失去了自由。可是他无怨无悔,坚守岗位出色地完成了这项任务,受到中纪委的表扬。

  警营生活是清苦的,对于许多生龙活虎的年轻人来说,适应警营生活的过程其实就是磨练意志的过程。江苏籍战士计鹏飞不掩饰自己的想法,他说自己初到警营时,晚上一人时就想爹妈,特别是有一年清明期间,九龙湖镇斗鸡岭发生大火,他和战友们踏着崎岖的山路参加灭火行动。晚上回到警营时,手背被荆棘划得血淋淋的,吐出来的唾液也呈灰黑色,当晚他独自躺在被窝里感叹生活的艰苦,不禁潸然泪下。“现在我将告别宁波回老家,但第二故乡宁波留给我的记忆是美好的,是第二故乡锻炼了我,使我变得更加坚强!”

  爱心,接力棒要传下去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武警战士正在营房里拆卸一些电器。问战士们这是怎么回事时,一位即将退伍的战士告诉我,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们要走了,但3月5日学雷锋做好事的纪念日每年都有,新战士不懂电器知识,就让懂修理知识的老兵教他们,让爱心接力棒一代一代传下去。

  据了解,驻地附近徐家堰村的佘金妹老人、退伍老军人钱福宁,都是战士们帮困结对的对子。几年里,战士们用自己有限的津贴,向两位老人捐款捐物价值4100多元。11月9日下午,即将退伍回家的吴瑞文、任炽明两位战士,冒着呼啸的寒风背着大米、拎着金龙鱼油和水果,步行3公里来到现年85岁的佘金妹老人的家,一进门就亲切地喊:“奶奶你好,我们再过几天就要回老家了,来看看你!”感动得老人热泪盈眶。

  在武警镇海中队,战士们还设了一个“爱心基金会”,每个战士每月捐出十元、二十元的津贴费充实到“爱心基金会”中,这些钱就用来帮助结对的老人和孩子。

  中国宁波网记者 朱和风 通讯员 彭陈军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