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机器翻译很难代替人工翻译,尤其在工业、科学技术方面人才缺乏。”浙江万里学院外语学院院长董俊峰教授在第四届高校翻译教学研讨会上指出。11月21日至22日,浙江省翻译协会年会暨第四届高校翻译教学研讨会在浙江万里学院举行。
自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以来,累计报名人数已突破11万人次,获得证书人员1.6万余人。但翻译市场需求面临急剧膨胀趋势,翻译人才缺口很大,尤其是高级审定稿人才缺口高达90%。
针对翻译教学内容的改革、ESP翻译,代表们探讨了专业知识如何与英语专业相结合,如何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针对翻译教材建设,代表们提出建立“动态”教材,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建立超文本教学内容。在翻译教学的师资培养和发展方面,目前教师参与翻译实践的机会并不多,需要提升自身的素养和水平,并通过多形式、多渠道进行翻译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全球化语境下,需要转变思想、更新翻译教学理论,高校翻译教学不能完全学术型,应与实际相结合,细化专业知识,培养出能力强、具有职业道德、符合人才市场需求的翻译人才。
浙江省翻译协会会长范捷平教授认为当前翻译学科、教学发展需要把握四个“对接”:即与国家发展、外交战略等相关联的“对上对接”;国内不同院校合力建设翻译学科,关注其他学科的“对内对接”;与国际接轨、发展外向型的“对外对接”;关注各行业发展与需求的“对下对接”,并努力改变浙江省翻译学科相对滞后的局面。
东南商报记者邵愉婷 陈少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