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象山
象山三千渔民上岸“弄文化”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9-11-30 07:44:01

  中国宁波网讯 昨天中午,当一辆挂着上海牌照的旅游大巴,缓缓驶入石浦东门“渔家乐”一条街时,车上的游客惊讶地发现:在长约千米的堤岸上,“乐老大”、“洪老大”、“陈老大”等渔家乐饭店一家紧挨着一家,家家宾客盈门。坐在“渔家乐”内,人们眺望着窗外的妈祖庙、城隍庙,吃着美味的海鲜,听着渔家出身的店主讲起一个个渔区的故事和传说……

  “海鲜+渔区文化,是‘渔家乐’吸引游客的秘诀。”一位店主如是告诉我们。

  在石浦,说起渔区文化,人们就会想到赵汉文和他的渔家号子。今年已过七旬的赵汉文,从小就在海上捕鱼谋生,是听着渔家号子长大的。他自2003年在中国开渔节上以其高亢的嗓音,唱响了渔家号子之后,这位昔日的“船老大”,如今摇身一变成为渔文化商业开发的领军者。迄今为止,这支由石浦渔民组成的“渔家号子”队,已先后亮相上海,走进央视,巡游演出百余场,观众达十万人次,并获得省、市多个奖项,被誉为飘着海腥味的渔家“信天游”。

  渔业部门的调查显示,最近几年,海洋渔业发展受到渔场缩小、环境恶化、成本提升等问题的制约,世代以出海捕鱼为生的象山渔民,改行从事沙滩排档、海上餐厅以及与旅游相关行业的日益增多。目前,该县已有3000渔民仿学赵汉文老人,“丢掉”渔船,顺利“上岸”,干起了与渔文化相关的行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渔民转产转业这一进程中,象山县始终把打造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海洋文化,作为关系发展全局的一件大事来抓。近年来,该县“挤”资金,保护发掘了塔山文化遗址、海防遗址、古陶窑、古沉船等文物点,整理重现了象山锣鼓、龙灯、鱼灯、竹根雕、剪纸等民间文化和赵五娘、陶宏景等民间传说。象山还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渔文化研究会,动员全县文化界人士开展与文化资源相关的调查、保护、研究工作。

  其后,随着一批具有渔文化特色的竹根雕艺术馆、剪纸艺术馆、船模制作中心和渔灯制作中心、渔文化工艺品展销中心相继成立,“弃船”渔民或自立门户或投资。与此同时,借着石浦渔港古城开发建设带来的商机,不少“上岸”渔民开起了渔文化气息浓郁的海鲜酒家、渔灯作坊和海洋工艺品商铺。

  如今,面对着潮水般涌来的观光客,眼瞧着一张张陌生的脸,耳听着一句句南腔北调,“弃船上岸”的渔民乐了……三代以打渔为生的杨雪峰家庭,现在石浦改行制作起按比例缩小的帆船模型。虽然每艘船模的售价为1800元至2000元,但一年至少能卖出几十艘……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不仅令游客爱不释手,也给渔港增添了几分浓浓渔家风情。今年,杨氏古船坊的作品还被中国航海博物馆收藏。

  宁波日报记者 王量迪 象山记者站 丁 华 孙建军 陈光曙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