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镇海
镇海区文物实地普查结束(图)
稿源: 镇海新闻网  | 2009-12-02 10:00:06

  昨日上午,市“三普办”文物验收专家组一行,对我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初步成果进行验收。专家组一行先后查验了招宝山街道林家大屋等11处文保点。

  验收结束后,专家组表示,镇海文保单位遗址保护相当完好,部分新完工保护工程既保留文保点的原有风貌,又与周边环境自然结合,实现了文物普查工作与文物保护工作的有机结合。

  图为专家组成员查看贝氏宗祠边上一处碑文。(陈饰 摄)

  镇海网讯(记者陈饰)11月30日下午,记者从我区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初步验收会议上获悉,原定于今年10月结束的文物实地普查工作,提前于今年6月底完成。浙东运河镇海段遗产资源调查工作也全面结束。文物普查成果《镇海文物大观》系列画册已出版九龙湖镇卷、澥浦镇卷,其他4个街道卷出版工作将在明年3月前完成。

  据悉,我区自2007年12月上旬正式启动第三次全国文物实地普查工作,区“三普”小组调查成员按照《普查实施方案》要求,对全区6个镇(街道)、85个行政村(社区)、665个自然村进行了“地毯式”普查,达到行政村(社区)、自然村普查覆盖率100%的要求。共调查登录不可移动文物457处,其中复查65处,新发现392处,分别为古遗址8处,古墓葬12处,古建筑317处,石窟寺及石刻7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13处,分别填写、录入《浙江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野外记录手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采集专用软件》中。经查,由于保护措施得力,我区未发现消失文物,同时登记一般文物120处,合计成果577处,初步确定提交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公布为文物保护点的不可移动文物164处。

  同时,在中国大运河浙东运河专题调查中,区“三普”办费时2个月,共调查甬江、中大河计34公里,登陆不可移动文物70余处,发现调查各类桥梁74座,古码头遗址近10处及碶闸、堰头、泵站等10余处,支流20多条,调查现代码头65座,古近代码头23座,大闸2座,分别绘制两幅码头位置分布图。

  据区“三普”办工作人员李根员介绍,为做好对新发现文物的价值评定,调查人员要把好三关:发现者做好GPS定位、测绘、拍照、记录;分管队员及时向区测绘部门索取平面图、区位图,准确标注图纸绘制标准;负责人核对文本文字、照片和图纸。普查过程中,工作人员注重保护不可移动文物,发现一处,视情公布镇、村(社区)属地保护级别,并委托镇、村(社区)予以保护,起到了较好成效。

  与会的市文物与博物馆处处长邬向东、市文保所副所长徐炯明充分肯定我区“三普”工作取得的成果。作为中国大运河调查专题的专家,邬向东表示,镇海中大河、甬江(北)的遗产资源调查工作,是中国大运河浙东运河段重要组成部分。现有调查结果显示,镇海是中国大运河的国内出海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航点。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