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新闻网讯 我市从今年6月份开展新老居民和谐联谊会规范化建设以来,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外来务工人员超过100人的村建立188个联谊会,并且经常性地开展各种内容丰富的活动,促进了新老余姚人的相互融合和社会的和谐安定。这是记者从近日召开的我市新老居民和谐联谊会规范化建设推广会上获悉的。
我市建立新老居民和谐联谊会始于2007年,是由各村(社区)新老居民共同参与、共同管理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基层组织联系沟通外来务工人员的桥梁和纽带。为了规范联谊会的运作,扩大联谊会在外来务工人员中的覆盖面,今年6月,市外来务工办、综治办和民政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联谊会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选择了阳明街道丰南村等8个村作为市级试点单位,低塘街道汤家闸村等24个村作为乡镇(街道)的试点单位。
经过近半年的探索和实践,截至11月底,全市已建立了188个新老居民和谐联谊会,并涌现出了一批组织健全、制度完善、活动经常、成效明显的先进联谊会。如兰江街道三凤桥村将扩大联谊会会员覆盖面作为重点来抓,并要求有一技之长的会员联系帮扶一至两户贫困会员,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不少外来务工人员纷纷主动要求加入,该联谊会目前已拥有会员3450人,团体会员2个,占全村新老居民总数的近四成。阳明街道丰南村通过群众推荐,选择一名威望高、思想好的外来务工人员,设立了“陈大哥”热线服务平台,共为近百名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就业信息和培训信息服务,调解外来务工人员矛盾纠纷15起,解决工伤事故和劳资纠纷35起。低塘街道各村的联谊会和慈善总会低塘分会一起筹资6万余元,先后向350余名困难会员送去了米、油、衣服等爱心物资,使这些困难会员深受感动。
据了解,为进一步促进新老居民和谐联谊会规范化建设,今后凡是外来务工人员超过100人的村和社区都要建立联谊会,有暂住证,有稳定职业,三年内无违法犯罪记录,在本村(社区)居住或工作三个月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均可申请加入,计划到2011年,符合入会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总数的60%都将加入联谊会。(胡建东)